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魅、鬼、疾:東亞醫療史的側面
魅、鬼、疾:東亞醫療史的側面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作者: 祝平一/陳藝勻/程曉文/陳秀芬/大形徹/池?X早紀子;金澔/金志玹/吳孟軒
譯者: 0
規格: 14.8x21x1.92
裝訂: 平裝
頁數: 384
出版日: 11/24/2025
ISBN 13 : 9786264198615
內容簡介: 鬼魅作為超自然的病因,一直和東亞醫學史平行發展,
處理魅病的藥物,也一直是療疫方劑中的一部分。
疾病是由邪氣和鬼神引起的觀念,在東亞根深蒂固,魅、鬼、疾也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所共享的歷史現象。魅疾與鬼病之所以是醫療史的側面,因為它們並不是東亞醫學傳統中主要的病因——七情與六淫——所造成。為魅所病,大體是因物怪直接侵擾人們的居處,或因人越界,而置於某種遭魅的特別情境下,以致身心不適。
由於在人們的觀念中,鬼、魅的分別不大,而醫籍中又往往鬼、魅同治,因此,《魅、鬼、疾:東亞醫療史的側面》所收錄的九篇論文,乃將魅病與鬼疾分為兩部分:清楚討論精魅這個範疇比較小的論文為第一部分,比較籠統討論鬼祟致病的日、韓論文為第二部分。鬼魅作為超自然的病因,一直和東亞醫學史平行發展,並沒有因為七情與六淫的病因觀而消失,本書希望能緊扣這些特點,藉由跨國合作,探索魅、鬼與疾的關係,及其衍生的各種醫療措施。
◆祝平一沿著魅為物怪的本義,探討宋代以前物怪引起的疾病與治療方式。
◆陳藝勻探討宋代道教除魅專家所使用的「鬼律」儀式如何模仿現世司法的追捕、考問、論罪與處罰的程序,使患者脫離魅物之影響,恢復健康。
◆程曉文以《夷堅志》分析宋代婦女魅病的醫療敘事,呈現疾病與性別權力的交織。
◆陳秀芬探討晚明《本草綱目》中除魅藥物的醫療與宗教意涵。
◆大形徹從日本史料中,填補了中國古代儺儀式中方相氏、侲子和鬼的圖像資料。
◆池內早紀子分析了從平安時代到室町時代,病因論有從「鬼」到「蟲」的轉變。
◆金澔描繪了自高麗時代至十九世紀朝鮮治療疫病的變化。
◆金志玹探討了十九世紀末朝鮮漢陽(今首爾)的善書、扶乩信仰與驅邪實踐。
◆吳孟軒探討漢學家高延在《中國的宗教系統》對「魅」的討論,以及其中所蘊含的「萬物有靈論」如何塑造中國的宗教與醫療思想。
目錄: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