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逆轉恨意:洞察仇恨的源頭,讓善意與惡念開始對話

逆轉恨意:洞察仇恨的源頭,讓善意與惡念開始對話

定價 HK$102
定價 售價 HK$102
銷售額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作者: 莎莉.康恩(Sally Kohn)
譯者: 戴至中
規格: 14.8x21
裝訂: 平裝
頁數: 296
出版日: 20190729
ISBN 13 : 9789571378596
內容簡介: 洞悉恨意的存在,但不受仇恨操控
而是從仇恨中覺醒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
恨的相反也不是愛。
你不必為了停止恨人而去愛他們,你甚至不必喜歡他們。
你也不必認可他們的看法。
你可以繼續保有自己強烈的信念,
但面對與你意見不同的人,依舊以禮相待,尊重對方。
最終來說,恨的相反是連結。

莎莉.康恩是CNN的政治評論員和專欄作家,
在她的日常生活中時常接受惡意的攻擊,
於是,她開始一一採訪那些網路酸民,希望深入探討:
恨是不是人性中無可避免的一環,根源深到沒有人能真的完全免疫?
人怎麼能對完全陌生的人這麼惡毒?
仇恨是如何感染整個社會?而我們又可以如何反擊?

除了網路酸民,她更進一步採訪社會極端份子,
甚至遠赴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頻頻的約旦河西岸地區,
貼身採訪過去的恐怖份子、如今的和平運動者。

結果她意外發現,那些所謂「壞人」大多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好人。
心懷恨意的人絕大多數都是也會愛、擔心、恐懼和關心的普通人,
連以恨之名施行暴力的極端份子也是。
我們不光是為了恨而恨。
我們會恨是因為覺得遭到了包圍,恨則是我們的回應。
恐怖份子和霸凌者皆然。

她領悟到,當我們為暴力事件感到震驚時,
其實我們早已散布惡意很久了,只是毫無自覺。
然而,即使有充足的理由去恨,也不會使恨變得合理。
如果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毫無覺知,也不曾深思善惡的分際,
我們與惡之間,零距離。

最後,她引述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的句子:
「萬物都有裂縫,光就是由此透進來。」
仇恨在我們周遭造成大大小小的裂縫,
但假如你去找,就能發現亮光。
接下來,就要選擇由自己來當亮光。
希望我們永遠謹記在心,面對仇恨,我們永遠有選擇。

||||||||||||專文推薦摘錄||||||||||||
到底,人為何而恨?這是種理智的自我保護,還是野性的生存本能?恨的底下到底是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作者做了一件極度勇敢的決定——擁抱恨意,擁抱所恨之人。
若把恨意的眼鏡放在一旁,我會看到什麼?我可以放下預設立場,看見對方真正的樣子嗎?我有勇氣,願意意識到我們彼此沒有不同嗎?本書各種碰撞過程的探究,其實就是在試著回應這些問題。
——臨床心理師、作家蘇益賢∣〈擁抱異己,看見恨意底層的風景〉

理解恨意的誕生和運作,對於在現代好好過活有雙重意義。一方面這讓你理解來自他人的恨意,更知道如何應對、避免和保護自己。一方面這讓你理解自己的恨意,面對自己,並且避免自己因為恨意而被別人操弄。
有句話說「懂得笑,就不會恨了」,《逆轉恨意》的方向更積極:懂得恨,才能處理恨。
——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懂得恨,才能處理恨〉

本書嘗試由「心」為起點,由微觀至巨觀,從作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從作者年幼時對同學的霸凌開始,到自己成為被網路霸凌的對象,更深入地探討恐怖份子、種族歧視、政治意識形態與集體大屠殺等社會與歷史的層面。作者逐步探究剖析,試圖拆解與釐清「惡意」的本質,甚至渴望覓尋其來源為何,而人們又是如何掉進這樣的淵藪之中?
——作家陳曉唯∣〈羔羊的重量〉

目錄: 逆轉恨意:洞察仇恨的源頭,讓善意與惡念開始對話
作者簡介: 莎莉.康恩(Sally Kohn)是現今美國進步派的其中一股領導之聲。身為CNN的政治評論員和專欄作家,她原本是福斯新聞的撰稿人,在此之前則當過十五年的社區組織人員。康恩的文字曾登上《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滾石網站(RollingStone.com)、Elle.com、《今日美國》、《時代》和其他許多媒體通路。她也是當紅的主講人,常為草根行動人士與企業領導人主持媒體和演說技巧工作坊。康恩與伴侶莎拉.韓森及女兒薇拉住在布魯克林。

作者莎莉.康恩精采的TED演講,每一場的觀賞人次都超過百萬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