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統一的「國語」
被統一的「國語」
出版社: 臉譜(城邦)
作者: 陳怡君(Janet Y. Chen)
譯者: 吳煒聲
規格: 17x22
裝訂: 平裝
頁數: 416
出版日: 01/06/2025
ISBN 13 : 9786263155794
內容簡介: 師從史景遷、普林斯頓歷史與東亞研究學者⫸重磅語言史著作
《大分流》作者彭慕蘭⫸盛讚推薦
▌在中國這方言繁多的國家,「國語」這種通用語是如何煉成的?誰說「國語」?說「誰的」國語?誰又說「普通話」?
▌聚焦於口說語言而非書面文字,能揭示泛華語地區的語言、歷史中哪些不為人知的面向?
《被統一的「國語」》追溯了中文的「標準口語」發展沿革中驚人的社會史:從1913年民國初期確立的國語,一路到戰後的台灣,再到1949年後重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用語──超過一世紀的「國語」發展中,政治因素、殖民勢力、離散族群、各地方言......無不形塑著今日數以億計國民所使用的語言。本書作者陳怡君利用多種角度與素材,仔細檢視了「國語」語音的演變與前世今生。書中主要耙梳戰爭和革命的時代下,中國與台灣校園、農村地區和城市中的語言變化軌跡。
清朝覆滅後,一群手握影響力的文化菁英齊力推動著冀望統一語音、強大中國的目標。作者探索此願景在當年是如何付諸實踐,同時也在書中揭露:將意識形態目標化為現實中大眾的言談,從中會衍生何等複雜性。而在台灣,二戰後政權交替之際,登島治理的國府面對多元原住民族、日本殖民遺緒、南方沿海移民迥異於北京官話的地方方言,語言教育及追求語音統一的政策,再再造成不同群體的碰撞與爭端,是一頁許多人至今難忘的歷史。
透過本書,作者叩問的主題包括:
⨳注音符號怎麼來的?兩岸如何走上標音系統的歧路?
⨳據傳吳語或粵語差點成為滿清覆滅後,漢人再度掌權所使用的官方語?
⨳「標準語」的「標準」是怎麼訂定的?
⨳諸多「南腔北調」中含有怎樣的政治性?說方言就是低人一等?
⨳標音系統──如注音符號、漢語拼音──如何影響國語的使用?
⨳殖民、戰爭、移民、教育等因素如何形塑「標準國語」?
⨳重新思索兩岸官方語言──究竟何謂「國語」?
本書援引20世紀初當時新式的聲音技術所錄製的檔案,包括留聲機錄音、電影和無線電廣播,另外也挖掘《國語日報》、作者母校國語實小的歷史沿革,藉以取得本書撰寫的研究素材。循著「標準國語」偏頗、不均衡的發展軌跡,作者為中國和台灣的語言、民族和身分認同的歷史,開拓了獨特且值得深思的視野。
▌好評讚譽
對於與日俱增的中國語言和文字的學術研究,本書注入了難能可貴的補充。
──《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
多年來,學者多半自認為了解中國和台灣大致類似的「語言統一」故事:在手握新科技的強大國家的推動下,「語言標準化」取得了緩慢但勢不可當的勝利。陳怡君這本振奮人心的著作向我們揭示了有極大出入的不同情況:走走停停的激烈語言運動;強大、多元的阻力;不斷變化、充滿政治因素的語言標準;以及分歧的結果。
──《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作者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
目錄: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