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一出版-遠足文化
烏托南邦:徘徊獅城與香港的理想鄉追尋
烏托南邦:徘徊獅城與香港的理想鄉追尋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一八四一出版-遠足文化
作者: 孟一仁(Ambrose Ih-ren Mong)
譯者: 陳慧穎
規格: 14.8 x 21 x 1.8 cm
裝訂: 平裝
頁數: 344
出版日: 11/27/2025
ISBN 13 : 9786269969777
內容簡介: 悄然佇立於唐山與南洋之外,脫出傳承與同化的偽命題
坡籍潮裔的香港神學家跨越南洋,對話解放神學
聖多默 ‧ 莫爾鉅著《烏托邦》出版五百年紀念作,新南洋視角的理想鄉追尋
悄然佇立於唐山與南洋之外,坡籍潮裔的香港神學家孟一仁神父,以冷靜而深切的筆觸,重新思索人類對「理想鄉」的想像。在族群、文化與宗教界線日益模糊的當下,他拒絕陷入單一敘事,而是以神學與哲思之間的對話,尋找一條超越「身分」的精神之路。
在《烏托南邦》中,解放神學倡議的「貧窮文明」與李光耀秩序情結下的東亞儒教傳統,被安排在同一張圓桌上對話。這場原本只可能發生於「理想鄉」的思想交鋒,如今卻在言論自由受限、價值衝突不斷的現實中格外震撼。
從孔子、墨子到聖多默・摩爾,從德日進到康有為,孟神父縱覽兩千年東西思想傳統,展現人類對「更好世界」的共同渴望。五百年前,聖多默‧摩爾以《烏托邦》描繪了一個公義而和諧的社會;五百年後,孟一仁以東南亞視角與解放神學的關懷,追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烏托南邦》並非抽象的神學論辯,而是一趟跨越海洋與五個世紀的思想之旅。書中以基督宗教與解放神學為切入點,回望人類對「理想鄉」的討論,從古典希臘到戰後世界,重新審視信仰、共存與希望的可能。孟神父提醒我們:烏托邦或許永遠難以實踐,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孤島,然而人類仍需要這種不斷生成的精神追求——它存在於社群互助、信念堅守,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小而真實的善意。
從新加坡的秩序社會,到香港的多元張力,再到全球移民與難民的漂泊現實,本書邀請讀者思考:在看似無法共存的世界裡,我們如何重拾勇氣,想像「更好的可能性」?
這是一部兼具哲學思索與人文關懷的著作,一封寫給當代世界的神學信札,也是對聖多默・摩爾《烏托邦》五百年後最誠懇的回應。
目錄: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