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渡越.馬來西亞:華語小文學的淑世論

渡越.馬來西亞:華語小文學的淑世論

定價 HK$128
定價 售價 HK$128
銷售額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作者: 曾昭程
譯者: 0
規格: 14.8x21x1.92
裝訂: 平裝
頁數: 320
出版日: 10/28/2025
ISBN 13 : 9786264198769
內容簡介: 看文學如何在邊緣地帶生長繁茂
勘察文化生態系統互相滲透的演化過程

王德威 中央研究院院士
張錦忠 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兼約聘研究員
專文推薦

「馬來西亞」所蘊含的文字圖景如此複雜,投射任何「小文學」所承載會意形聲、秘響旁通的能量,遠超過主流文學。這,正是曾昭程所謂「渡越」的意義。
──王德威

昭程在本書所展開的「渡越論述」,始於一個越渡語言(華文╱中文)或在多語之間過渡、穿越、交錯、往返的「南洋論述」,其中隱含越渡族裔疆界(甚至「國家」)的文學理想。
──張錦忠

馬來西亞(及其前身馬來亞)華文文學(簡稱「馬華文學」)在多個層面皆身處邊緣化的境地。在以西方為中心的國際文學空間中,馬來西亞被視為邊緣地區。現代華語文學建制則偏向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更有甚者,在馬來西亞,只有以國語馬來語寫作的文本才會被國家機關賦予國家文學的地位。儘管境遇艱難,馬華作家仍能以富有創造力和啟發性的作品面向世界,且逐漸獲得各界認可,由此彰顯馬來西亞作為華語文學創作的重要實驗場域。
曾昭程在論述馬華文學獨特的演化模式時指出,馬華作家充分認識其在世界華語文學空間中的邊緣地位,但這份自我認識並未形成創作的阻礙,反而成為他們進行審美創新的動力。他重點介紹了馬來西亞與其他華語地區之間的歷史聯繫,並探討了馬華作家如何「以文淑世」,意即他們怎樣在連通的文學空間裡形塑和改善世界與自身的創作境遇。通過聚焦林參天、韓素音、王安憶和李永平四位作家的寫作實踐,曾昭程辨析他們的作品所塑造的獨異文學語言風格,並勘探這些作品對多語社會現實的敘事再現,兼或作家反思殖民時期的馬來亞或獨立後的馬來西亞如何成為值得被文學刻畫的疆域。
他對1930年代到2000年代馬華文學生產的各種亞際「渡越」形態進行歷史化的解讀,其相關實踐包括作家的行旅經驗、他們思維與心態上的轉變,以及社會群體之間的互動。曾昭程主張,邊緣地帶生成的新穎觀點對理解華語文學的全球化發展至關重要。
《渡越.馬來西亞》強調邊緣的内部多元性及其跨域連結的歷史,為重繪全球華語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圖景提供了富有見地的論述。

學界讚譽

曾昭程這本內容豐富、極具啟發性的著作探討了馬來西亞華語文學所面臨的多重邊緣化境遇,並深入分析邊緣性如何激發而非限制了其創新勢能。曾氏在文學研究的語境裡有力地反駁了邊界和領土的概念視角,指出那些在全球舞臺上長期被忽視的小說實際上具有重塑世界文學面貌的力量。
——何依霖(Margaret Hillenbrand),牛津大學亞洲和中東研究系教授

《渡越.馬來西亞》對密切關注地方場域的現代華語文學進行了多尺度的理論化重構,得出令人信服且深具歷史意涵的結論。曾氏巧妙地重組了馬來西亞華語文學,將其視為在語言和國家身分上具有可轉換性的文本和作者群體;而作家們的跨文化洞見和跨區域框架以富有創意的方式,將地理上的邊緣性轉化與昇華為生產世界文學的動力。
——貝納子(Brian Bernards),南加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副教授

這本書以優美的文筆重新審視位處華語語系地區的馬來西亞,將之視為一個多向量的文學創作地點與場域,具有推動反思現代華語文學作為世界文學的效能。本書對於從事華語語系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東南亞研究、以及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等相關領域的學者和學生而言,極具借鑒意義。
——陳榮強(E.K. Tan),石溪大學英文、亞洲與亞裔研究系副教授

這項新穎的研究重新確立了馬來西亞在華語、亞洲和世界文學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為一個多元文學交匯、充滿活力的中心。馬來西亞複雜的歷史、文化和語言背景向來不符合那些局限於國家維度的傳統框架,而《渡越.馬來西亞》終於開始正視這種複雜性。
——廖彩億(Rachel Leow),劍橋大學近現代東亞歷史副教授

《渡越.馬來西亞》著力研究「華文╱南境」裡的文學創作實踐,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作者曾昭程提出了這一新興概念,並通過?而有力的論述,雄辯地呈現馬來西亞華語文學多樣且充满活力的面貌。作者?調了在國家、現代華語及世界文學領域中,地方和區域視角的重要性,亦突出了產於「深度邊緣」地區的文學創作其智識價值與藝術創新力。《渡越.馬來西亞》不僅是對東南亞歷史、文化及藝術有興趣者的必讀之作,更是體現該區域批判性思維的傑出範例。
——施蘊玲(Caroline S. Hau),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

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深入勘探其所分析的作家之論述,以挖掘統攝全書的批判性和理論性的語彙。如黃錦樹所提出的「文學的加拉巴戈群島」概念,以及曾氏所倡議的「華文╱南境」構想,拓寬了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華語文學的研究視野;與此同時,因區域内的文化多元雜糅、交匯互動,以及新馬與外部文化中心所形成的邊緣關係如此深具生產性,這些創想也為該區域内其他語言源流的文學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
——侯仁敦(Philip Holden),前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語言與文學教授

這項馬來西亞華語文學研究取樣廣泛,不僅為從未接觸該地區創作境況的讀者提供入門指南,也為熟悉那些實踐的讀者提供新的理解語境。視野開闊的研究揭示出意料之外的聯繫,並拓寬了論述的參考框架。本書可讀性極高,行文充盈作者的深厚學識與其對文學的真摯熱愛。
——程異(Jeremy Tiang),新加坡作家兼資深譯者


目錄:
作者簡介: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