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臺灣商務印書館

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定價 HK$170
定價 售價 HK$170
銷售額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
作者: 上田信
譯者: 葉韋利
規格: 25開
裝訂: 0
頁數: 528
出版日: 0
ISBN 13 : 9789570530773
內容簡介: 【專文導讀】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
超越以往中國通史的朝代框架,
以「海洋史觀」、「全球體系論」首創東歐亞的區域概念,
重新評價這段五百年的明清帝國海洋史。

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前,
位於東歐亞的中國,是全球貿易的主導者。
為何明清時代的嚴厲海禁,
會成為推動東歐亞圈貿易活絡的關鍵?

一改歐洲觀點的霸道史觀,重寫征服、開發、文明化的西方論點,用鮮明的人物生平,重構五百年明清時代:
‧一名船醫建立起百年老字號怡和洋行,更是讓英國在鴉片戰爭中獲勝的關鍵。
‧失控的鹽制度和掃蕩沿海走私,明朝鹽商只能變身倭寇頭子。
‧明朝承認與外國交易的互市,讓努爾哈赤得以用毛皮交易打造大清帝國。
‧鄭芝龍的海上霸權,源自十七世紀日本幕府頒布海禁。

◎專制就是封閉?保守就是停滯?
歐洲優越主義已經崩解,大海洋史觀才是二十一世紀的論史主流!
一直以來,西方史學界對於中國明清時代的評論都不佳,從黑格爾的停滯論,到二戰後費正清的「衝擊─回應」論,甚至連接受馬克思主義史學體系的中國史學家們,本身也將明清所屬的十四至十九世紀歸類為「封建制度的末期」,是一個封閉又陳腐的時代。

然而以往的評論觀點,都是以「陸地」出發,如今,我們以海洋上發生的運輸、交流和貿易等層面,重新評價明清帝國,並發現在近代中國被評為負面遺產的「朝貢制度」,竟是當時維繫東歐亞地區秩序的最佳經貿體系。

◎從國家到地區,當帝國本身的制度跨區發展之後
作者上田信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中國進行實地田野調查的日本史學家,他從「交易」的基礎,解構中華文明自商周以來改朝換代的拓展過程,是不斷因「集中─分配」而集合,接著又因與新文化交流而破壞交易穩定度,導致王朝瓦解、重組。

這個拓展過程到了元朝之後,因蒙古帝國建立遍布歐亞大陸全區的交易機制,將中國納入其中的一部分。自此之後,要了解中國史,在只有包含日本與韓國的東亞空間的框架內來探討,並不完整,所以上田信在本書提出了涵蓋東南亞諸國和印度的「東歐亞」地區,才能更全面的綜觀「交易」這項商業行為如何影響從百姓生活乃至一國制度的全面影響。

◎鄭和下西洋、女真崛起,讓我們從海洋的觀點重新看陸地上的歷史大事件
除了以截然不同的面相與論點,重新評析西方史學界口中的中國停滯時代之外,上田信更以民生經濟的角度,有別於過往提出的皇帝沉迷宗教、官員壓榨百姓、歉收造成飢荒等原因,提出元朝帝國為何敗亡的真正原因,和發生動亂的「地點」有關;也提出有別於史學家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巨額出超的「朝貢貿易」,而是運用不需成本的「里甲制」成品,去交換東南亞各國的珍稀物品,非常划算。

自元末至鴉片戰爭,一三五一年的紅巾賊之亂到一八五一年的太平天國,橫跨五百年,明清王朝在各種層面上承襲原生北方大地的蒙古帝國,超越了自秦至宋的中華框架,無法單純用中國朝代史或歐洲開發史來定義,我們將從海洋對帝國的影響,重新評價明清時代在全球歷史中的地位。

本書目錄
【前言 大海環抱的兩個帝國】
海上女神「媽祖」╱海洋的歷史╱帝國的歷史╱恣意的明朝╱自制的清朝

【第一章 事件的時空】
大海與交易
大海與人類╱交易的類型╱中華文明的拓展過程

東歐亞代表的空間
東歐亞之海╱大海與船舶╱海上交易的歷史╱中式帆船的問世╱東歐亞的大地

往歐亞舞台躍進
南北分立的體系╱分立體系結束╱白銀與銅錢╱波動的歐亞舞台╱從商業時代到產業時代╱全球舞台╱東歐亞階段的五百年

【第二章 明朝的成立──十四世紀I】
元朝的弱點
支撐元朝的運輸路╱元朝的海運

乞食僧人與富商
黃河改建工程╱紅巾之亂╱元朝為何會瓦解?╱江南的富豪傳說╱江北的乞食僧人

私塾的教師群
進軍徽州.浙東╱中國東南部的盆地世界╱私塾教師的人脈網╱義塾的實際狀況

禮儀之邦
邁向建國╱大明的成立╱陸上的帝國

【第三章 海陸相剋──十四世紀II】
成為分水嶺的十四世紀
明朝的宏觀設計╱蘭秀山之亂╱十四世紀的海域世界╱黃海與海洋子民╱十四世紀的倭寇╱海禁政策的背景╱明朝的朝貢政策╱朝貢一方的狀況

帝國的變化
織工的生活╱「空印案」與行政改革╱胡惟庸之獄╱與日本的關係

帝國與移民傳說
戶制與里甲制╱里甲的功能╱來自山西的移民╱洪洞的大槐樹╱攻打雲南的地緣關係╱土司的統治╱雲南的移民傳說

【第四章 海洋與陸地的交易者──十五世紀】
從馬和到鄭和
雲南的少年╱進攻雲南與藍玉案╱成了宦官的馬和╱二代皇帝與叔父間的戰爭╱靖難之役與永樂帝的誕生╱宦官與皇帝╱內廷與外朝

行走在海上的帝國
鄭和率領的艦隊╱遠征的紀錄╱遠征的目的╱從海上世界看遠征╱滿剌加王國與鄭和的遠征╱鄭和與馬和之間

蘇木環繞的海洋世界
從永樂到宣德╱琉球王國的外交文書╱琉球王國的成立╱閩人三十六姓與久米村╱東海、南海上的蘇木╱日本的堪合貿易

以鹽建立的帝國
海鹽的生產╱開中法與進攻雲南、越南╱遷都北京╱北方的交易者╱戶制的矛盾╱十五世紀的經濟體制

【第五章 商業的時代──十六世紀I】
新安商人的人脈網
商人傳記╱新安商人的興盛╱遍及全國的商圈╱商人的類型

中國海商與日本
寧波之亂與越界者╱日本銀的出現╱走私貿易的據點╱江南的國際貿易港╱徽州出身的海商╱從海商到倭寇

冒險商人與傳教士
葡萄牙人來到東方╱冒險商人的世界╱傳教士的出現╱交易港澳門的形成

【第六章 社會秩序的變化──十六世紀II】
地區社會的形成
山區的流民╱重建秩序的過程╱推行政策的思想背景╱自里老人到鄉約╱徽州的鄉約╱稅糧與徭役的納銀化╱合縣公議╱中央政府與地方官

士農工商的分界瓦解
農村手工業的發展╱市鎮叢生╱無賴這一行╱市人及民變╱知識分子的摸索

從海禁到互市
要求解除海禁╱互市體系的雛形╱越過太平洋的白銀╱日本侵略朝鮮╱戰爭與交易

【第七章 王朝更迭──十七世紀】
自取滅亡的明朝
傳教士與宦官╱宦官與官員╱官員與地區社會╱官員與傳教士

毛皮與帝國
黑貂與交易╱毛皮交易支持的新政權╱邁向帝國之路╱明朝的瓦解╱因髮型而產生的糾葛╱確立中央集權體制╱與俄國間的條約

海上世界的終焉
海上的變化╱倭寇的接棒人╱交易基調的變化╱從遷界令到展界令╱明確建立互市體系

與異文化的接觸
白話小說的世界╱出版文化的成立╱思想家的自我省思╱對基督教的接納╱與傳教士的對話╱傳教士與曆法╱搏命的天文觀測

【第八章 產業的時代──十八世紀I】
稱為盛世的時代
清代的嬰兒潮╱稅制改革╱人頭稅的消失╱景氣復甦╱原產於美洲大陸的作物

商人與產業
瀏河港的故事╱瀏河港的風景╱瀏河港與商人╱東北地方的產業╱山區的產業

互市體系的開展
盛世的食材╱俵物的出現╱信牌管理╱與日本的交易港口╱琉球的變化╱往東南亞的移民╱廣州的英國人╱朝貢與外交╱英國使節的情報匯集

【第九章 傳統中國的形成──十八世紀II】
皇帝與帝國
皇帝的多面性╱從西方角度看皇帝╱清朝與準噶爾因達賴喇嘛權威引發的紛爭╱掌握達賴喇嘛權威的清朝╱清朝與中歐亞地區

官員與行政
邁向為官之路╱皇帝與官員╱清朝的統治機構╱陳弘謀的簡歷╱在雲南的工作╱銅礦礦山的管理╱開發與官員╱開發的手法╱福建與台灣╱從泰國進口糧食

貨幣與糧食
銀兩與廣域流通╱銅錢與穀物╱銅錢與區域市場╱廣域交易的發展╱與明代的比較╱歷史體系上的盛世

【第十章 全球中的中國──十九世紀】
南海的海盜
藏寶傳說╱越南與海盜╱海盜勢力擴大╱清朝的對策╱海上主角更換

鴉片與軍艦
兩部本草書╱吸食鴉片的普及╱金融革命與英國╱匯款回本國及鴉片╱港腳商╱鴉片戰爭╱情報與戰爭╱白銀到哪兒去了?╱出國移居者的世界

蛻變的社會
移民社會╱地區社會的裂痕╱生態環境的極限╱從大運河到海洋╱太平天國與社會╱南京條約與開港╱馬克思的誤判

【結語 媽祖與明清歷史】
出現在雲南的海上女神╱海上時代劃分與台灣的媽祖╱東歐亞帝國內的麗江╱媽祖的旅程

主要人物略傳╱歷史關鍵字解說╱參考文獻╱年表

目錄:
作者簡介: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