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臺灣商務印書館

歷史學家寫給所有人的遊牧民族史:從草原到中原,「新中華」如何誕生的過程

歷史學家寫給所有人的遊牧民族史:從草原到中原,「新中華」如何誕生的過程

定價 HK$128
定價 售價 HK$128
銷售額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
作者: 松下憲一
譯者: 葉?C嘉
規格: 17x21x1.44
裝訂: 平裝
頁數: 288
出版日: 11/01/2025
ISBN 13 : 9789570536751
內容簡介: 「夷狄」如何打造「新中華」?
從草原來的拓跋鮮卑,如何改寫中國歷史?

當我們翻開中國史,總習慣從中原、漢族出發,把草原民族當成外來的異族侵略者。但你是否想過,那些被稱為「夷狄」的民族,其實不只是入侵者,更是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力量?

拓跋鮮卑是一支擅長騎射、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自三世紀開始嶄露頭角,他們在「舊中華」解體的大分裂時期建立部族國家,自此登上歷史舞台。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一舉結束五胡十六國的戰亂,重新整合華北。

最初的北魏仍保留濃厚的草原特質:子貴母死制、收繼婚、部族分權與共治等制度皆延續鮮卑傳統。但隨著疆域擴張、政務繁重,這個拓跋國家逐步學習漢人治理模式,推行中央集權、設置官僚體系,逐漸演化為一種「胡漢複合政權」。

真正的轉折點,來自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他改姓改服、遷都洛陽、推行漢語與儒家制度,力圖讓草原政權融入漢地文化。這些措施雖強化統治效能,卻激化內部的對立,甚至引發動亂,導致北魏分裂。然而,這場激進改革的遺產,最終催生出一個全新的「中華」。後來的隋、唐,其實都是承接北魏遺緒的產物。

無論是均田制、府兵制、三省六部制,還是雲岡石窟與龍門石窟中融合草原與佛教風格的藝術語言,皆可追溯至北魏時代。可以說,隋唐盛世的光輝背後,正有一條來自草原的血脈在流動。

拓跋鮮卑不是文明的破壞者,而是重建者、擴展者。他們為中原注入了草原的血液、佛教的靈魂,重新定義「中華」的概念。那些曾被漢人稱為「夷狄」、「胡族」的北方遊牧民後裔,不僅融入了中國社會,更將其獨特的傳統帶入中原,成為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力量。

東洋史專家全面解析鮮卑拓跋的誕生與發展,講述遊牧民族與漢族的融合史:

📌 草原民族帶來的制度革命

📌 孝文帝改革──胡漢融合與內部分裂的豪賭

📌 沒有拓跋國家,就沒有隋唐盛世


目錄:
作者簡介: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