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木林
歉木林
出版社: 木馬-遠足文化
作者: 曾稔育
譯者: 0
規格: 14.8x21x1.35
裝訂: 平裝
頁數: 256
出版日: 01/09/2025
ISBN 13 : 9786263147935
內容簡介: ──2024年後山文學獎年度新人獎得主──
「這世界上沒什麼地方,比森林還更適合安放自己。」
榮獲評審一致肯定:「作品完整度高,內容感動人心、在閱讀時能從中感覺到作者情感的張力,書寫2000年後青年世代共同面對的問題,具有時代性。」
在離鄉與歸屬中穿行,書寫現實與記憶的自我對話
《歉木林》是一部穿梭於臺灣社會縫隙中的散文集,作家透過充滿張力的文字,帶領讀者回到個人與社會的對話現場。書中記錄了他離鄉求學、進入職場的十年歲月,並從自身經驗出發,展開對故鄉、家庭,以及社會期待的深刻反思。也逐漸明白社會現實與成長必須面對的遺憾,領悟「生來的鬱卒」這種難以言喻的情感。
如在〈伏流之夏〉一文中,描寫地震後從城市返鄉,睹物憶往,鄉愁與疏離感油然而生;〈愚人巷〉則透過兒時對鄉村中瘋癲者的記憶,刻畫城鄉間的複雜情感網絡和成長中的矛盾情感。〈湯的手藝〉中,作者以一碗牛肉湯為引,表達生活中的幸福與遺憾交錯。此外,藉著動物的生老病死隱喻生命中的無常與失落的〈養兔〉、〈狸的送別〉,全書涵蓋家庭、友誼、職場等主題,構成多層次的情感網絡,也窺見現代社會下的世代困境與集體掙扎。
我感到抱歉,所以書寫抱歉。最難的部分,在於歉有太多筆畫。當橫與豎與斜線,於來回交錯時,就像是種下一棵木。那反覆的書寫,更是不斷地造林。
好評推薦
某種意義上,《歉木林》的樹林是從這個充滿邊陲感的東部小鎮上生長起來的:原漢雜處的縱谷城鎮。平原與山地的曖昧接銜。正常與非正常的灰色不明地帶……(中略)這些種種一切,彷彿陰影與陰影彼此的交疊與映射,沾黏上深深淺淺的鼠灰色。
──言叔夏
書名「歉木林」,或許受日本文學裡「生而在世(為人),我很抱歉」恥辱感,或是悲傷美感的影響,作者種下一棵棵歉意之樹,蔚然成林。
──宇文正
《歉木林》是一片由「恥感」蔓生人間的憂思莽原。一句句來自不同人口中的日常對話,都在話語碰撞的邊界,看到階級劃分出的兩個世界;配得,不配得,社會有它行運的法則,而神,總是冷冽低眉。「我」彷彿看見遺落網外的他者卻時時回返自身;生存與理想恍如光譜,兩頭不到岸,卻仍執著以心落地,擦出「此時,我在」的生命光火。
──李筱涵
閲讀散文總是危險的,因為不會知道舉足踏進的林地,是否即他人赤裸的心。栽種在《歉木林》的這些誠懇的字,雖也含括了一幅浮沉於學院和職場卻未獲合理對待的「哀仔」世代畫像,但獨屬於曾稔育的,最多仍是來自血緣╱地緣的拉扯,他常常是那一個能看出命運破綻的人,卻因置身話語權低階,沒能扭轉敘述,於是更多憂傷與歉意湧出,有時顏色蒼白,浸潤著肉身疤痕;有時鮮豔如血,像一道在黑暗中默默敞開的傷口。
──孫梓評
《歉木林》的開篇,自一場地震開始。土地與建物的裂痕不唯是大地聲喉之喟嘆,也是心與神的震動、城鄉記憶的召歸、歉疚和生之掙扎。是眼睛,在稔育詩性的文字裡,引領著我們看見權力、階級,看見受惡之人與施惡之人的苦與糾結,其身世、其唏噓。如卷軸,在種種「棄與被棄╱困與被困」的故事中,逐篇帶我們展開了理解與關懷,這也是這本散文集至為動人的部分。
──崎雲
稔育是兔系男子,真切咀嚼生活中難以消化的初割草,不急於瀟灑或裸裎,在一派充滿植被的文字中,寂靜凝視,卻也不時蹦出幽默風趣。當你沉浸於柔軟鬆毛之間,卻又被藏匿的細刺畫破指尖──那是他在山與迷霧的迴圈中敞亮的雙眼,他的目光投向生命與活著的本質,看清了遊戲規則,與人類世界中苔蘚般的惡意,卻不置身事外,反而將這些像是梗的探問,一根一根插回自己身上。
──許閔淳
近乎倒刺的書寫,《歉木林》裡是生活的裂隙,燙手的心。
──翟翺
這本散文不只非常具體地寫出新世代文藝青年面臨的複雜情緒跟困窘的社會現實,更完美無疑地表露出作者的剔透與敏感:他對周身環境的變化,反應神速,也精準察覺問題所在。批判的鋒芒當下雷霆一閃,讀者以為要見血卻常倏然收刀,為某些人事物保留情感的餘裕,並伴隨漫長的自省。每次動念的瞬間,他都在反問自己:「我為何非要這樣不可?」。這樣的換位思考層層疊疊,意外鋪造起諸多水氣森森的林中小徑,包圍著其中漫步的讀者。
──趙鴻祐
《歉木林》生長在只一人能抵達的記憶緯度,曾稔育以各種缺憾、失格、抱歉為樹苗……十年不斷的覆寫與回望,終於成為了這本書的林相。這也是每個寫作者最初與最終都得驗收與寫回的練習曲,離鄉與離得更遠、提問與新的問題、意象與記憶,在此處交迭放送。這本書裡有那麼多的「地方」,卻原來都是棄屋荒地,寫者終是離者,回不去的地方,只能在字裡復返。
──蔣亞妮
目錄: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