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城邦)
東亞大競逐: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東亞大競逐: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麥田(城邦)
作者: 席拉.賈格Sheila Miyoshi Jager
譯者: 張馨方
規格: 14.8x21
裝訂: 平裝
頁數: 680
出版日: 09/01/2025
ISBN 13 : 9786263109391
內容簡介: ★ 2024年威靈頓公爵軍事史獎章得主 ★
宗主國大清 vs 維新的日本 vs 東擴的俄國
朝鮮半島的命運,將牽動整個遠東地區的走向!
▎推薦人(邀請中)
周雪舫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長谷川正人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陳南旭 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曾寶滿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廖敏淑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吳政緯 明清時期中韓關係史研究者
▎內容簡介
本書以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初期的朝鮮半島為舞台,講述了一場規模不亞於英俄大博弈的「東亞大競逐」。作者席拉・賈格以敘事史筆法展開書寫,將各國對於朝鮮及自身利益的打算梳理得淺顯易懂,加上對歷史人物性格與動機的生動側寫,以及別具真實感的敘事方式,令人彷彿置身外交辭令齊發、勾心鬥角的談判桌上。而在軍事行動方面,則仔細考證了當時報章雜誌、記者與駐外人士之紀錄,致力於還原戰場前線,闡明每場戰役的發展都牽動著國際情勢變化,更從戰爭的角度看見各國面對東亞局勢時的軍事實力與策略運用。
此時期的大國衝突,延伸出一系列二十世紀初迄今的國際紛爭:美蘇冷戰、釣魚台主權問題、日俄千島群島問題、中國與俄羅斯為了「重返榮耀」再度擴張的野心……透過本書,我們得以回溯這些議題的開端,從朝鮮半島跌宕起伏的命運,洞見當今東亞地緣政治的複雜糾葛究竟如何成形。
▎朝鮮半島的困境──
一八六三年,哲宗駕崩。由於其膝下無子,神貞王后趙氏便遴選王族中的幼子繼承王位,是為高宗。垂簾聽政的前朝王后趙氏、數度干政的父親興宣大院君,還有手段強硬的妻子閔妃,三人互相掣肘,使得高宗難以掌握政事主導權,即便親政後一改先前父親的排外態度,轉而與列強來往,卻也接連簽下多項不平等條約。
朝鮮當局除了要面對國內的不滿聲浪與派系分裂,還有宗主國大清的反覆、日本的強勢叩門,以及俄國蠶食宮廷內部的企圖,內外問題接踵而至,令其進退維谷。
▎中國、日本、俄國各自有何盤算──
中國是朝鮮的宗主國。起初數度表示「兩國雖為宗藩關係,但朝鮮仍保有其自治權」,但這般態度卻為日本大開方便之門。雖曾在壬午兵變後試圖加強對朝鮮的控制,未料日後爆發東學黨之亂,中日聯合出兵鎮壓,隨之而來的衝突最終導致甲午戰爭。戰敗後於《馬關條約》中承認朝鮮完全獨立自主,就此喪失宗主權。
正值維新時期的日本,此時走在成為帝國的路上。起初推派使節前往朝鮮,望其承認明治新政權,然而當時朝鮮鄙夷日方「稱皇」的要求及穿著洋服的姿態,於是對朝鮮的態度逐漸轉向「征韓論」。此後先以《江華島條約》實施經濟滲透,再藉《馬關條約》行主權干預,最後於一九一○年殖民朝鮮,將整個半島納入版圖。
俄國亟欲東擴國界,因而意識到朝鮮的戰略地位之重。當日本的影響力日益增大,俄國也藉由商務與外交手段進入朝鮮,獲得宮廷人士的信任。一八九五年閔妃遇刺身亡,高宗逃往俄國公使館尋求保護,期間他任用俄國軍事顧問,並給予諸多商業特權,俄國勢力逐漸掌控朝鮮宮廷,直到日俄戰爭再度翻轉局勢。
▎除了中日俄,還有其他列強爭相出手──
由於興宣大院君下令鎮壓天主教勢力,並處決九名傳教士與數千名教徒,法國在一八六六年向朝鮮發起懲罰性遠征,卻吃了敗仗。
英國擔心朝鮮若受俄國控制,則俄國將入侵滿洲,影響其在東亞的權益,遂於朝鮮的巨文島成立臨時據點以阻斷俄國海軍補給,並促成了後來的英日同盟。
美國則與朝鮮簽訂《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將朝鮮拉進國際關係中。日俄戰爭時更出面調停,促使雙方簽下《樸茨茅斯條約》,不僅削弱俄國在遠東的勢力,更加深了與日本的戰略合作。
目錄: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