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城邦)
成為大人的第一堂哲學課:用哲學找出自己人生的答案
成為大人的第一堂哲學課:用哲學找出自己人生的答案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麥田(城邦)
作者: 小川仁志
譯者: 談智涵
規格: 14.8x21
裝訂: 平裝
頁數: 272
出版日: 01/29/2024
ISBN 13 : 9786263105805
內容簡介: 透過「哲學」找出專屬於自己的「答案」
給即將成為大人的你──
你的答案是什麼?──
讀書考試為什麼這麼煩人?要怎麼和朋友家人相處?畢業以後要找什麼工作?
長大成人意味著什麼?有了公民投票權可以改變社會?
跟著哲學家一起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本書特色
本書先解釋何謂「哲學」,並藉由「哲學家也有同樣的煩惱」角度切入以貼近讀者,再進入正題。
以成年前遭遇的各種難題為主軸,將在各章節內分析「哲學」與生活中各種事物的關聯。而今年開始,台灣《民法》正式將成年年齡從20歲下修至18歲。在這次的修法下,年輕讀者們提早成為完全行為能力人,這不僅意味著可以為自己做出各種決定,也表示要負擔更多相應的責任。而在這樣的改變下,年輕人將需學習如何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本書正旨在為這樣一群年輕讀者提供哲學處方。
如何有效使用本書:可從頭閱讀,也可從自己感興趣的章節著手,學習如何藉由「哲學」來改變自己的觀點,並拆解自己面臨的課題。
▍內容簡介
離開學校之後,就再也不用讀書了嗎?──
讀書是學習活動的一環,當我們重新體認學習的意義在於,為自己的生活做出努力,我們反而會發現,幾乎沒有人不願意盡心盡力為自己而活。
畢業等於失業?畢業之後,我可以做什麼工作?──
考慮未來出路的同時,也是在認識自己。如果了解自己的本質,接受自己的本質,並善加利用自己的本質,就會成功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成為大人意味著什麼?──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不論年齡,只要不知道如何使用智慧的人就被稱為『未成年』。也就是指需要別人教導才能做事的人。小孩子正是如此。但是,透過學習和被教導,最終能夠自己運用智慧。」
哲學可以如何幫我找到自己的答案?──
長大成人對於自己與社會都別具意義,而哲學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別於其他學科,哲學有兩項特點:一是質疑那些看似顯而易見的事情;另一個是持續提問。簡而言之,「懷疑事物,從不同的視角重新捕捉,重新構建,並將其語言化」。透過學習哲學,我們將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形塑出自己的意見。
作者從各種主題出發,引用各哲學家的理論剖析該主題。比如「讀書是什麼」、「為什麼要在學生時代交摯友」、「自己到底想做什麼」等。文中自然而然地引入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甚至莊子,讓讀者明白如何從「哲學家」的觀點來看這些主題。接著,帶領讀者思考:什麼是「屬於自己的想法」,自己能做些什麼?到底什麼是「長大成人」?進而反思與定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哲學」是一種改變觀點、找尋答案的思考方式,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不論是尚未釐清自身想法、對未來感到茫然的讀者,都將可以藉由「哲學」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精采摘錄
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小論文「什麼是啟蒙」中曾經提到,不論年齡,只要不知道如何使用智慧的人就被稱為「未成年」。也就是指需要別人教導才能做事的人。小孩子正是如此。但是,透過學習和被教導,最終能夠自己運用智慧。……從現在開始,每個人能否在18歲之前成為成年人,將決定整個社會的命運,這並不是誇張。因此,對於自己和社會來說,18歲是非常重要的。本書將探討成為可靠的18歲所需的方法。哲學是關鍵所在。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相信,如果在18歲之前學習哲學,就能夠形成自己的意見。這就是為什麼本書的標題是『中高生的哲學入門』。
即使是在自由的國家美國,自由的意義也不是唯一的。至少可以分為兩種大的意義。一種是追求個人喜歡的事物,另一種是實現每個人想做的事情。這種自由的意義使得政黨分成了兩大派別。你可能聽說過,保守主義傾向的共和黨和自由主義傾向的民主黨。在美國,保守主義傾向的思想是追求個人喜歡的事物。相對地,自由主義傾向的思想則是支持個人自由,以實現每個人想做的事情。在這些對立之中,他們在平衡自由的含義的同時,努力在一個國家中共存。從特朗普前總統開始,情況變得有些不穩定...... 但無論如何,哲學之後,我們必須追求的是,確實進行這種平衡調整。
當我們重新認識到學習的意義是為了生活而做出的努力時,我們反而會覺得為什麼自己不想學習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呢?幾乎沒有人不願意為了生活而努力。然而,為什麼會有許多人不想學習或厭惡學習,可能是因為問題出在其他地方。總的來說,問題可能在於學習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您,學校也需要改變。學校應明確定位學習,並努力讓孩子們享受且積極地投入學習。因為是社會強制要求學習,孩子們不喜歡學習不是因為他們自己不好,而是因為成年人建立了這樣的制度。我知道這樣說,成年人可能會不悅。我自己也是一個成年人,所以我能夠理解。
我已經明顯指出哲學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兩個特點。一是質疑那些看似顯而易見的事情;另一個是持續提問。那麼,哲學應該如何實踐呢?雖然有許多不同的立場和解釋,但我盡可能地以簡單的方式來解釋,即「懷疑事物,從不同的視角重新捕捉,重新構建,並將其語言化」。
如果了解自己的本質,接受自己的本質,並善加利用自己的本質,就一定會成功。請好好思考自己現在處於哪個階段。當然,自認為是弱點或缺點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本質。就我個人而言,我的本質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妄想傾向和敏感性。因此,我並不適合成為公務員,卻能成為一名哲學家。
▍讀者回饋
◆如同副標題「給成為『成年人』的你」,是一本哲學家教導年輕人應該成為怎樣的成年人的書籍。說明何謂理想中的成年人,並呈現思考「如何達成的道路」的方法,而這種思考方式正是哲學。儘管有難以接受的部分,但也能明白哲學的有趣之處。
◆在迎接十八歲等於成年人的時代,十八歲就會被要求肩負起社會責任,無論是法律上、社會上或是道德上。被要求精神上必須成熟,具備自己的看法及意見且能加以表達,而掌握這點的關鍵正是「哲學」──這就是本書的立場。作者的目標是藉由讓日本的國高中生學習哲學,建立人們在十八歲時就能具備自己意見的社會。
◆據本書所言,人類在社會之中必須互相依賴而生。託這種依存關係的福,人們可以辦到靠自己所做不到的事、互相協助並建立高度文明。然而只要存在依存關係,有些事也難以隨心所欲,如此一來就會感到煩躁憤怒而難以控制情緒。這點我很同意,說到底,只要自己不與他人有所關聯,就幾乎不會感到煩躁,因此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可說是有效控制情緒的對策。
◆將社群網站疲勞視為問題是正確的,不過這是基於同步溝通造成的弊病。網際網路還有電子郵件這種非同步的溝通方式在。與面對面的交談或電話不同,對方只要在自己方便的時間確認並回信即可,如果非得立即回覆,就失去了非同步的優點。然而這是將社群網站作為同步溝通來使用的弊病。面對面溝通的疲勞或電話疲勞也是同樣的問題,因此否定社群網站無法作為解決對策。
▍書系簡介 ithink, I think──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是對生命本身的肯定,
如同沙特說:「在行動中存在著希望。」
了解一種思考方式,如同掌握一件處世工具;
了解不同的哲學概念,提供我們重新審視所處社會的不同角度與準則;
了解一位哲學家的思想與生平,讓我們的生命經驗得到參照;
了解哲學的歷史,即是見證在經歷無數次翻轉與重建之後,人類何以為人類。
世界時時刻刻在變化,思想應是動態的。從隨時能閱讀的輕鬆漫談,到精采的思想展演,我們期許這個書系的書籍,能夠回應此時此地的不同處境。哲學發展始於對世界的好奇,最終也必然回歸到人類對自身及其所處世界的關心。我們將以上述幾個類型為框架,希望大家能找到最適合自己親近哲學的路徑,也找到思想與行動結合的方式。
◆不馴的異端
以一本憤怒之書引發歐洲大地震,斯賓諾莎與人類思想自由的起源
史蒂芬.納德勒(Steven Nadler)──著 楊理然──譯
◆口袋裡的哲學課
道德可以計算嗎?快樂一定比痛苦好嗎?如果能夠隱形,你還會奉公守法嗎?
牛津大學的10分鐘哲學課,跟著亞里斯多德、尼采、艾西莫夫、薩諾斯等93位思想家,破解135則人生思辨題
喬尼‧湯姆森(Jonny Thomson)──著 吳煒聲──譯
◆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
12位大哲學家╳11次劃時代重要翻轉,一部寫給所有人的自然科學哲學史
哲學新媒體──策畫 孫有蓉──主筆 邱獻儀──文字協力
◆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跟著塞內卡、西塞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思想家,學習面對不確定年代的生命智慧
沃德‧法恩斯沃斯(Ward Farnsworth)──著 李斯毅──譯
◆跟蘇格拉底學思辨
從《對話錄》學習如何質疑、怎樣探究?矯正僵化思維、屏除固有偏見,寫給每個人的理性思考與對話指南
沃德‧法恩斯沃斯(Ward Farnsworth)──著 陳信宏──譯
◆給所有人的世界哲學史
哲學發源不只在希臘?佛陀與斯多葛都談「不期不待不受傷害」?跟著113位哲人掌握縱貫三千年的人類思潮脈動
羅伯特‧索羅門(Robert C. Solomon)、凱瑟琳‧希金斯(Kathleen M. Higgins)──著 黃煜文──譯
目錄: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