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遠足文化
彈性界限:結合腦科學x認知心理學x日常練習,建立心靈防護罩
彈性界限:結合腦科學x認知心理學x日常練習,建立心靈防護罩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幸福-遠足文化
作者: 金賢
譯者: 蔡佩君
規格: 14.8*21*1.9cm
裝訂: 平裝
頁數: 296
出版日: 11/27/2025
ISBN 13 : 9786267786123
內容簡介: 「彈性界限」是讓你不被他人左右,守護內心的良方!
\\\ 並非拒絕外界,而是為自己打造心靈屏障、保有豐盈能量 ///
⬩⬩⬩
結合腦科學、心理學、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健康醫學
搭配「改變大腦迴路」的行動練習,設立身心舒適的範圍!
⬩⬩⬩
了解人際關係、責任感、工作與休息、情緒、理想與現實等五大界限
韓國網書YES 24、阿拉丁,讀者好評高達9.7顆星!!
在資訊過載且人們總是身肩多重身分的現今,許多「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包含人際關係、責任感、工作與休息、情緒照護、理想與現實等等,無法守護界限的人,會排擠掉自己重視的價值與想做的事,進而陷入倦怠和無力感,影響人生的方方面面。
「所謂的『界限』是一塊得以從時間、心理和物理空間層面上,幫助我們守護自己的安全地帶,是為了活出最真實的自己與最豐饒的人生,自行定義出來的內在空間。」──本書作者 金賢
本書作者是長期研究腦科學、心理學的專家及臨床心理師,她認為這時代的我們需具備保護心靈屏障的重要能力,擁有「健康且舒適的界限」讓自己好好生活。設立界限並非「斷絕關係」,而是不為他人、重拾自我意識而打造的安全地帶,妥善管理自己與外界的連結。《彈性界限》獻給每位身心俱疲的你──為了滿足他人、為了更好的將來,每天努力奮鬥,卻忽略了照顧「此時此刻的自己」。
【「彈性界限」能為你的身心、生活帶來什麼益處和改變?】
.辨別自己的需求,不被外界聲音、內心情緒牽著走
.在軟弱的任何時刻,能夠溫柔以對並且給自己予支持
.設立最適合自己的界限,即使瓦解了也沒關係,隨時可以重建
.有效分配時間、體力與情緒等維持生活所需的資源
.清楚知道要付出多少情感給別人、留下多少能量給自己
.幫助你重拾做選擇,以及主導人生決策的判斷能力
.讓大腦獲得有品質的休息,提升工作效率、思緒更清晰
【深入了解五種界限並維護它,守護最重要的自己!】
◆探討「人際關係」的界限──面對他人的越線,如何保護自己
傾聽內心聲音、找到自己的核心和價值觀,和內在重新建立建結,將外界對你的過度要求視為雜音,作者在書中舉例並建議可應用的話術+表達語氣,伴你堅定面對總是踩線越界的人們。
心態養成1:我的行為來自於我的價值觀
心態養成2:分辨言語中的內容和態度
心態養成3:駕馭總是愛看人臉色的大腦
▌實際練習:「自我表達與溝通」的6步驟建議
(書中金句)
為了不讓自己執著在關係上,我們必須把關係的開始和結束,當成如四季更迭般的一場人生插曲,因為關係的樣子與熱絡的程度,會自然而然發生變化,甚至連我們內心的感受也會有所改變。
◆探討「責任感」的界限──不管怎麼努力,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嘗試擺脫過度的責任感(例如長女病)、慣性自責、完美主義的束縛,這些長期犧牲自己、配合他人所帶來的倦怠感非常內耗!你怎麼對待重要的人,就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持續練習自我疼惜,有助於調節情緒、包容自己,並且讓大腦產生變化,有效減少情緒毒素。
心態養成1:正念覺察,用客觀角度觀察自己的內心
心態養成2:修正大腦的錯誤,停止自責
心態養成3:用愛與溫柔擁抱自己的冥想練習
▌實際練習:幫自己的角色排出優先順序
(書中金句)
自責的時候,大腦常常會產生錯誤,出現「非黑即白」與「災難化」的思維。
◆探討「工作與休息」的界限──真正的休息才能為疲憊人生注入活力
寫給因忙碌的日常而筋疲力盡的人們,以及害怕「休息會讓自己落後」的族群。現代人因為3C和網路的便利,缺乏「真正有品質的休息」,希望思緒清晰、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創造力的你,需要短暫、頻繁、專注到趨近於「零」的形式,才能讓大腦有效充電,並且重新開機。
心態養成1:找到自己喜歡的樂趣
心態養成2:聚焦於目的地的「車站冥想練習」
心態養成3:提升工作效率的5個建議
▌實際練習:為忙碌的日常創造呼吸空間
(書中金句)
我們只是藉由「上網休息」的名義,漫無目的滑著手機,來逃避當下的無聊和壓力。真正的休息,是我們明確知道自己需要充電,把時間花在當下,專注於眼前的這個目標,跟現在的自己深度連結。
◆探討「情緒」的界限──總是情緒激動且無法自拔的人
人們習慣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總是試圖迴避憤怒、不安、絕望和自責等,這些通常被大眾認為是「負面」的情緒。作者以心理學、大腦科學角度解讀情緒機制,正視情緒並讓它成為你的好夥伴,不再被情緒的渲染所控制。
心態養成1:安撫情緒4步驟
心態養成2:有助於理解情緒的「剝洋蔥法」
▌實際練習:用行動撫平情緒焦慮
(書中金句)
安撫情緒的第一步,要從接受自己的情緒波動開始。不要誤會你的情緒,也不要討厭你的情緒,你要做的是──察覺它就在哪裡。
◆探討「理想與現實」的界限──找回日常的幸福
為了未來而犧牲生活品質、時間、關係,而無法好好享受當下的人。作者以認知行為治療角度切入,解析「毒性正能量」帶來的壓抑和逃避,幫助讀者如何辨別和對齊真實我、理想我、應該我,建立起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界限。
心態養成1:在現實生活中築起幸福
心態養成2:讓幸福不斷延續的感恩日記
心態養成3:分辨什麼是「有建設性的想法」
心態養成4:全然接納人生的所有面向
▌實際練習:想像暴露法+現場暴露法
【界限從日常小事開始,重拾內心平靜、保有能量!】
.從打造休息的片刻開始
.從預留空白時間開始
.從理清思緒開始
.從結束無效休息開始
.從放鬆肌肉開始
.從適度逃避開始
.與情緒保持距離開始
.從學習分離開始
.總之先做點什麼開始
作者列舉能實際行動的練習,利於改變大腦迴路,每做一件就會逐漸讓界限越穩定、越明確!以「自我」作為出發點做選擇,讓界限變得健康舒適、充滿彈性,進而成為內心最堅實的力量,打造「彈性界限」是一段與自我對話的旅程,認識和接納自己,踏實握緊人生的方向盤!
【好評推薦!】
「我們的痛苦,往往源於界限不清。透過本書,學習重新釐清自己、畫出健康的界限,找回自在與平衡的關係。」──呂宜芳|諮商心理師、《婚姻教我們的事》作者
「有智慧地調整界限,就能不內耗,擁有豐沛的心靈能量,活出你真心嚮往的人生。」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如何在過度刺激與連結的世界裡,找到剛剛好的界限,是每個現代人都需要的學習跟練習,而這本書就是個最適合的起點。」──蘇琮祺|四季心心理諮商所 所長
「界限的設立不是死的,也不是冷漠切割,而是能在內心安穩平靜下的智慧選擇。本書提供一些實用且具有啟發性的引導,是學習設立健康界限的好書。」蘇絢慧|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目錄: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