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感電出版-遠足文化

富士坑: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富士坑: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定價 HK$156
定價 售價 HK$156
銷售額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出版社: 感電出版-遠足文化
作者: 勞倫斯.塔巴克Lawrence Tabak
譯者: 方佳馨
規格: 14.8 x 21 x 2.2cm
裝訂: 平裝
頁數: 400
出版日: 07/03/2025
ISBN 13 : 9786267523377
內容簡介: 赴美投資的背後,遠比你想像得更複雜!
本書揭示,台灣企業在全球政治與資本博弈中,
如何成為主角,卻也可能被當成籌碼?

作家 顏擇雅——導讀
資深媒體人 陳鳳馨——推薦

《經濟學人》直指美國陷入工業幻想的當下,
全球政府正端出補貼、政策與減稅牛肉,力拼製造業回流;
但這些計畫真的是機會?還是包著黃金的陷阱?

這本書對所有關心科技產業、境外設廠與全球供應鏈風險的人來說,
是一記警鐘,也是一次現實撞擊。
為什麼一場百億美元等級的「美國製造」計畫,
會一步步變成沒有加害者的騙局。

時間來到2018年6月,威斯康辛州的一片農地上,舉行一場盛大的動土典禮。
美國總統川普、州長沃克,還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齊聚一堂。
前一年,富士康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創造13,000個工作機會。
川普在動土儀式上豪情萬丈,稱這將是「世界第八大奇景」,標誌著「美國製造」的復興。

這一刻,威斯康辛州彷彿看到了希望:一個沒落的工業州,即將成為下一個矽谷。當地居民期待穩定的工作,地方政府憧憬稅收和經濟繁榮。然而時間來到現在,如果你親自走訪芒特普萊森特,你會看到什麼?一片空曠的園區,幾棟孤零零的建築,還有尚未兌現的承諾。富士康的實際投資只有6.72億美元,僅為承諾的6.7%。創造的就業機會只有1,454個,遠低於先前喊出來的目標,更別說富士康自己的營運目標。2023年,富士康將部分土地賣給了微軟。

╲╲╲台灣企業從沒像現在這樣,需要掌握台美文化差異╱╱╱

書中揭露,富士康的補貼模式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企業與顧問公司之間的利益輸送,而非對勞動者和社區的投資。當這項投資計畫失敗時,沒有人承擔責任——州長繼續競選,企業繼續尋找下一個補貼機會,留下的只有失望的居民和蚊子工廠。但這本書要說的,不是富士康如何欺騙美國,而是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當政治與產業鏈上下交相賊,赴美投資遠比你我想像得更複雜,當地方政府用天價補貼換取「榮景」,我們能否看懂其中的鋩鋩角角。

富士康在威州的故事可能已經結束了,但赴美擴大投資設廠的故事才剛開始。川普重返政治舞台,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總投資金額1650億美元),不只是台積電,環球晶、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仁寶、和碩等科技製造大廠,當然還包括本書的主角鴻海,許多台灣企業將加碼在美國投資或設廠,提高在美國的生產比重。部分台廠正在擴大廠區、購買機器設備、並尋求更高的營運資金。

顏擇雅推薦:「美國很難得有一個聯邦、州、郡、村每一級政府都牽涉到的失敗招商案,主角竟然是台商,還寫成一本書。如今赴太平洋對岸投資的台灣製造商,已比當年多很多。台灣人從沒像現在這樣,需要掌握台美文化差異。光這點,就構成現在需要閱讀《富士坑》的一大理由。」

╲╲╲對台灣企業與投資人來說,這本書的警訊非常清楚╱╱╱

1.跨國企業進駐美國,不代表能逃離中國供應鏈
2.美國市場不是企業的天堂,而是高風險戰場
3.全球供應鏈與台灣企業的國際戰略警示

我們正站在同樣的十字路口。美國開出史無前例的補貼計畫、喊出「去中化」、宣稱要重建製造業。台灣企業看似搭上順風車,但實際上,很可能正被捲入下一場「高成本、高風險、低回報」的全球實驗。恐怕,問的不是「要不要去美國」,而是——我們準備好面對「美國現實」了嗎?

目錄:
作者簡介: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