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國家為什麼會破產:橋水基金應對大週期的原則
國家為什麼會破產:橋水基金應對大週期的原則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商業周刊
作者: 瑞.達利歐Ray Dalio
譯者: 唐傑克/陳世杰/鍾玉玨
規格: 17x22x2
裝訂: 平裝
頁數: 448
出版日: 10/02/2025
ISBN 13 : 9786267678657
內容簡介: ★《原則》作者達利歐最新力作★
當下全球最熱議之書,破解國家財政困境與你我投資難題
美國白宮、聯準會、國會、全球投資人一致搶讀
一字未刪.唯一中文完整版!
「預購期間即掀起華盛頓閱讀熱潮」——《紐約時報》好評,
首週空降《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
「對政策制定者、投資人和每位公民來說,本書都是無價之寶。」
——勞倫斯.薩默斯,美國前財政部部長
全球當下最熱議題——
為什麼川普掀起全球關稅戰?
美國到底欠多少錢要還?
從2018至今的美中對抗,糾結在哪裡?
政府舉債、全民發現金,有什麼危機?
央行印鈔大灑幣又是哪裡有問題?
投資人最關心的資產配置——該買哪國股票?
美債、日債要賣嗎?黃金該不該追?
台灣的切身問題——如何站在美國、中國的角度想世界、看自己、對未來預作準備?
●國家正在走「大週期」的「電梯向上」還是「電梯向下」?是順風還逆風?看達利歐怎麼說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獨特的投資視角和方法,讓他以全球總經投資大神聞名:他以歷史數據與規律為分析框架,觀察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綜合分析利率、匯率、債務、通膨、貿易與資本流動等總經因素,來制定投資與風險管理策略。
他認為各國的經濟遵循「大債週期」的節奏:「電梯向上」的擴張期(低利率與信貸擴張→經濟繁榮→債務累積與資產泡沫→政府印鈔購債);「電梯向下」的緊縮期(債務負擔超過承受力→信用緊縮╱資產下跌→大債危機),最終走向去槓桿化(即化債)與經濟調整。理解並判斷週期處於擴張與緊縮過程,能幫助投資人、政府官員與企業預先洞察未來的風險與投資機會,並在週期不同階段採取相應策略。
●美國即將破產、川普急了? 達利歐提3%三重減債解方!
為什麼川普祭出Dodge?急著關稅談判?若從達利歐的國家負債角度來看,美國「電梯向下」,破產的臨界點快到了,川普必須籌錢……
美國已進入大債週期的末段(約75年長期週期已走過 85%),信貸擴張接近極限(政府債務利息支出占政府收入比現約為100%,預計15年內將升至約150%),達利歐直言,如果不立即實施財政改革與降低赤字,美國破產風險急速升高。
達利歐提出的3%三重減債解方,能將美國的財政赤字從目前預計約GDP的6%削減至GDP的3%。藉由節流(削減政府4%的支出)+開源(增加4%的稅收)+降息(降低1%的實質利率)達成最和緩、最低痛苦的減債過程,
●中國債務又是如何?日本如何走出失落三十年?
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也處於「電梯即將向下」的擴張期後段,近年來債務與信貸大幅上升,特別是地方政府與不動產部門債務壓力加劇。中國央行已介入維持市場流動性,但尚未全面轉入去槓桿或強烈貨幣緊縮。
達利歐以日本「失落的三十年」先例,提醒中國即時積極寬鬆、債務重組、制度改革,否則恐重演日本命運。
而日本的大債週期走向「電梯向下觸底」的緊縮期後段,經歷高債務、低成長、通縮(或低通膨)過程;長期依賴寬鬆政策維持金融穩定;結構改革緩慢;雖然近期通膨上升與赤字收斂成效已現曙光,仍待結構性改革才能突破長期停滯。
●最重要的是,投資人如何自保?
避免持有過度負債政府的債務和貨幣:債務負擔過重國家央行幾乎總是會選擇印鈔並貶值貨幣,你的資產會越來越投資越少(例如2013來,日債持有者相對於持有美債少賺四成五,相對於黃金少賺六成)。
在債務危機和貨幣貶值期間的資產配置:黃金、原物料和股票通常會跑贏債券和貨幣。
投資基本面好又安全的國家:避免投資過度依賴印鈔來解決債務問題的國家,轉向基本面強勁且正在崛起,並透過在地緣政治衝突中保持中立而獲益的國家,包括印度、東協國家(如新加坡、印尼、越南)以及波斯灣合作理事會國家(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
●台灣人應該要擔心嗎?
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任期內希望實現的統一目標,但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中有不可替代的角色,美國極力避免台灣受制於中國。台灣人要警戒,不能成為美中談判籌碼。
達利歐提到一條重要原則:「如果你不擔心,你就該擔心了,如果你擔心,你就不用擔心。」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潛在的風險保持警惕和憂慮,反而能促使你做好準備,從而保護自己;相反地,如果你對可能出錯的事情毫無覺知,那麼你將會面臨風險而毫無防備。
適度的擔心是一種保護機制,無論是債務加速累積的政府、舉債消費的民眾、考慮投資標的的投資人,甚至是地緣政治火線上的台灣……洞悉週期位置,為未來預作準備,都是達利歐最重要的提醒與建議。
目錄: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