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創意市集(城邦)

台灣精實管理策略教戰:後疫情時代企業生產效率提升指南

台灣精實管理策略教戰:後疫情時代企業生產效率提升指南

定價 HK$128
定價 售價 HK$128
銷售額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出版社: 創意市集(城邦)
作者: 江守智
譯者: 0
規格: 14.8x21
裝訂: 平裝
頁數: 288
出版日: 11/07/2024
ISBN 13 : 9786267488485
內容簡介: 後疫情時代,企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實現高效運營?這是管理者最需要的一本實戰策略大全,幫助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 集結精實管理顧問江守智疫情後走訪超過70家台灣企業的寶貴經驗!
● 揭露適合本土企業的精實管理秘訣。
● 從製造業到餐飲業,作者將30萬字的諮詢實錄精煉成一套簡單易懂的「診斷、改善問題框架」!
● 本書就是你的企業顧問診斷師,幫助您迅速找出流程痛點,實施有效改善。

專為台灣中小企業主、製造業專案經理,以及在後疫情時代尋求流程改進的企業管理者設計。本書能為您提供:

● 貼近經營現實的最新台灣本土案例
● 激發創新思維的跨行業精實管理策略
● 即學即用的診斷工具,立刻提升效率
● 數據驅動的改善方案,確保效益最大化

告別繁瑣理論,擁抱務實方法。讓我們一起探索台灣企業的精實管理之道,在後疫情時代開創全新未來!


第一章 物-承載價值的產物
1. 從設計到檢查:確保產品品質的三步驟(台灣食品工廠的品質管理經驗)
2. 透過精心設計的選項,提升客製化效率(台灣家具製造業的客製化設計流程)
3. 預測大訂單風險,實現平準化管理(台灣飲料製造業的訂單管理與平準化策略)
4. 避免因低價採購帶來的庫存風險(台灣電子零件製造業的庫存管理挑戰)
5. 遵循豐田的七原則,實現極致庫存管理(台灣連鎖餐飲企業的庫存管理實踐)
6. 不僅搬運,還要精確執行取放操作(台灣物流倉儲業的搬運與操作最佳實踐)
7. 透過目視化與定期整理,強化一線管理(台灣醫療器材製造業的目視化管理)
8. 平衡品質、效率與交期:規模經濟的挑戰(台灣電子消費品製造業的規模經濟應對)
第二章 停滯-價值以外的時間
1. 掌握產品生命週期,防止改善延誤(台灣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品生命週期管理)
2. 管理者必備:提升時間敏感度與流程效率(台灣造紙業的流程管理改善)
3. 避免大企業病,簡化流程層層浪費(台灣金融服務業的流程簡化實踐)
4. 減少產品停滯,串聯流程提升效率(台灣化妝品製造業的生產線流程改進)
5. 隨意「加減做」只會損害公司效益(台灣印刷業的加班文化與效率反思)
6. 分批處理與及時供應,減少產品停滯(台灣醫療器材製造業的供應鏈管理)
7. 將生管單位轉化為流程效率的推動者(台灣自行車製造業的生管單位改革)
第三章 人-創造價值的靈魂
1. 應對客戶不合理要求,提升技術與應對能力(台灣電信業應對客戶需求的挑戰)
2. 高階主管:通過環境設計推動改善(台灣科技業的環境設計與流程改善)
3. 從公司目標到日常管理,細分拆解工作目標(台灣連鎖超市的目標分解與管理)
4. 打破改善障礙:應對老好人、控制狂與潔癖者(台灣影像處理業的組織文化挑戰)
5. 缺工問題如何解決?加強招聘與培訓(台灣農業設備製造業的招聘與培訓策略)
6. 從手工洗車場學習生產節拍的最佳實踐(台灣家電維修業的生產節拍管理經驗)
7. 非制式作業也需量化,確保改進效果(台灣娛樂設備製造業的非制式作業管理)
8. 解決根本原因,而非只處理表面現象(台灣光電業的根因分析與改善)
第四章 切換-因應需求的靈活
1. 整合上游供應商,優化排程與批量生產(台灣醫療設備製造業的供應商整合)
2. 將壓力推到最後一刻,降低未知風險(台灣保險業的風險管理實踐)
3. 通過少量多餐的方式提升附帶作業效率(台灣飲料加工業的生產效率提升)
4. 併購、協進會與內製:降低交易成本的策略(台灣出版業的併購與協進會運作)
5. 統一內部計量單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台灣高科技製造業的計量標準化)
6. 先優化人員操作,再進行設備改進(台灣化工業的人員操作與設備改進)
7. 優化換線作業,從本質動作開始(台灣半導體製造業的換線作業管理)
第五章 機-協助人類的夥伴
1. 簡化高度客製化產品的流程,優化非生產工時(台灣珠寶設計與製造業的流程改進)
2. 根據產業需求判斷設備閒置是否合理(台灣食品加工業的設備利用管理)
3. 自動化是最終目標,如何快速推進?(台灣半導體製造業的自動化推進策略)
4. 根據使用場景優化資訊系統,提高使用效益(台灣零售業的資訊系統優化)
5. 人員熟練與設備維護:保持生產效能的平衡(台灣化工業的設備維護與管理)
6. 增強設備流動性,提高生產靈活性(台灣高爾夫球具製造業的設備管理經驗)
第六章 調適-人工智慧的集結
1. 提升物料精度與整列,為自動化鋪路(台灣電子元件製造業的物料管理與自動化)
2. 通過工序優化,解決少量多樣生產問題(台灣高端手工藝品製造業的工序優化)
3. 選擇新物料時考量全程製造成本(台灣自行車製造業的新物料選擇策略)
4. 利用機台物料證據,精準推動改善(台灣金屬加工業的設備改進成功案例)
5. 通過連線生產模式,克服組合包生產挑戰(台灣文具製造業的連線生產模式)
目錄:
作者簡介: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