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二十張出版-遠足文化

人設大歷史:個人形象的包裝與網紅夢的實現,從達文西到卡戴珊家族的自我塑造

人設大歷史:個人形象的包裝與網紅夢的實現,從達文西到卡戴珊家族的自我塑造

定價 HK$130
定價 售價 HK$130
銷售額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出版社: 二十張出版-遠足文化
作者: 塔拉.伊莎貝拉.伯頓Tara Isabella Burton
譯者: 李昕彥
規格: 16x23x1.8
裝訂: 平裝
頁數: 304
出版日: 04/02/2025
ISBN 13 : 9786267662199
內容簡介: 偶像的人設如何建立?又為何容易崩壞?
坊間的自我成長課程真的有效嗎?還是單純只是心靈上的操控?

在人人企圖包裝自己、呈現個人特質於社群平台的網路時代,
真實的自我,是人們渴望選擇與創造、公諸於世的那個自我嗎?
人設塑造的歷史是從何時開始,又有怎樣的演化歷程?
人們又是如何相信「自我塑造」能讓自己成為自己的神?——

一部人類追尋真實自我,不斷嘗試化理想為現實的「人設大歷史」!

================

從文藝復興時代的貴族,到下班後上健身房、經營社群軟體的現代人,無論是政治家、革命家、發明家、明星名人、IG網紅——每個人做的所有事情都在無形中建立自己的人設!換句話說,處在人設標籤滿天飛的年代,無論是自我塑造、自我成就、自我創新、自我包裝,都是滿足自我成長渴望、建立人設的一環。

■人們對自我塑造的迷戀,恰恰反映了過去對專屬於神的力量的迷戀!

在現今的AI時代,人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中不僅可以重塑自我,還可以塑造自己想要的一切。本書便闡述從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乃至到資本主義與現今大眾社群媒體時代,人類是如何到達當今這個熱衷於個人品牌的時代,並探究人類永不停息地需要包裝、展示自己的原因,以及背後的理論和潛在力量。

隨著歷史上對宗教、政治和社會的看法有所改變,人們的自我意識也在改變,個人的重要性逐步凌駕於群體意識之上;從相信上帝在人們一出生就決定好每個人應該扮演的角色,到人們相信自己就是塑造自己的「神」——我們逐漸背棄了造物主╱神,於「外在」(out there)創造一切的想法,轉而將神放到自己的「內在」(within)之中。

因此,人們對自我塑造的迷戀也是過去對專屬於神的力量的迷戀——也就是說,我們重塑自己與眼前的現實,並不是以神的形象創造,而是以自身欲望的形象去創造的!

■我們的身分——我們「到底」是誰,已經成為我們所選擇並商品化的事物!

如今自我塑造在現今世界已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權、或是天賦異稟者才能辦到,自我塑造已經成為所有人都必須做的事情——「我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打造自己的品牌」,已經成為「真實自我」的關鍵。

作者認為,我們的念想、我們的欲望、我們渴望自己成為的樣子,或是渴望被他人以特定方式看到的樣子,這些才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部分。父母、社群與整體社會對我們的出身與家境、姓名、期望以及賦予的可能性……這些事情對於我們的真正自我充其量也只是次要的,唯有透過內省,我們才能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進而達成我們認為自己應該實現的個人與專業目標。

因此,透過讓世界看到「我們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的自我塑造,來向世人展現真正的自我,就是人為與真實的交匯點——而這也是人類追尋真實自我,不斷嘗試化理想為現實的歷程。因為「人設」本身就是一個由人類自身提問、接著回答、然後再提問的,關於最根本問題的故事——我,究竟是誰?

誠如史上最著名的自我塑造者之一,作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留下的名言:「只要一副面具,他就可以告訴你另一個視角的真相。」或許可當成此現象的最佳解答。

================

●卡戴珊與川普是如何將真實自我成功套上網路人設,逐步建立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
——他們是過去二十年中最傑出的自我創造者,兩人成功抓住從真人秀轉變成社群媒體時代的機會,成為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們結合了真實與誇大造作網紅的宣傳,成功吸引數百萬美國人的妄想與錢財,也激勵人們嚮往他們的成功。

●好萊塢明星為何能結合「天賦特質」與「平凡出身」,讓觀眾為他們目眩神迷?
——年輕女明星的成功關鍵不僅在於美貌或演技,而是在於她能向觀眾呈現出某種關於她自身性格的重要真相,某種發自內在的光芒。每個明星都擁有獨特的個人形象,每種形象都與演員本人難以抹滅地聯繫在一起。

●愛迪生除了發明,其實更擅長透過盛大發明展與情報外流欺弄媒體,塑造形象!
——愛迪生很清楚在美國鍍金時代,自我成就取決於努力以及精心管理大眾的期待。他私底下懂得與信賴的記者維持關係,他們就會撰寫出讚美他的報導,儘管這些報導並非完全可靠。他的發明也許尚未完備,但他的展示會總能震驚大眾。

●十九世紀末引領時尚的作家王爾德為何能讓「綠色康乃馨」成為時髦標誌?
——1890年代倫敦所有人都在談論綠色康乃馨,一夕之間就成為耀眼的男性時尚標誌。對上流圈子的人而言,他們只知道配戴了綠色康乃馨就能證明自己的品味不是泛泛之輩。然而據說王爾德曾向好友表示,這個標誌本身「其實毫無意義」。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頂流的花花公子,竟然可以因為王儲打扮「庸俗」,就在派對上出言不遜地嘲笑未來國王是個「胖子」?
——號稱花花公子始祖的博.布魯默爾(Beau Brummell)只有平民出身,卻憑藉精雕細琢的打扮掀起貴族子弟的模仿潮。連當時的攝政王(後來的喬治四世)也說道「我一點也不在乎平民百姓的看法,」卻經常感嘆「但我在乎那些花花公子們的眼光。」而那些花花公子們則相當樂於嘲弄貴族,也包括他。

目錄:
作者簡介: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