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遠足文化
二十世紀的左派人生(二冊套書):趣味橫生的時光+山屋憶往
二十世紀的左派人生(二冊套書):趣味橫生的時光+山屋憶往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左岸-遠足文化
作者: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東尼.賈德Tony Judt
譯者: 周全?區立遠
規格: 14.8x21x4.7
裝訂: 平裝
頁數: 872
出版日: 20190919
ISBN 13 : 8667106509947
內容簡介: 《趣味橫生的時光》
一個九十五歲的歷史學家,生命長度幾乎等同於「恐怖的」二十世紀。霍布斯邦是歷史學家,也是一個實際參與政黨,有堅定立場的政治信徒。他在大學時加入英國共產黨,做了五十五年的黨員,直到英國共產黨解散。他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史達林與後史達林時代、蘇聯集團瓦解……他以「永不妥協的左派」為人稱道,不過他的「左」並非僅止於熱情,面對世界局勢,他始終清楚理性。他親身經歷了二十世紀,記錄下變動的軌跡;但在他的故事裡,他有自己的解釋。霍布斯邦具備了不可或缺的悲觀態度,以及得自於歷史記憶的見識,閱讀這本自傳,能讓讀者避開當下的狂熱激情與政治兜售伎倆,在時機不利的年代,仍不繳械投降,持續對抗社會的不公義。
《山屋憶往》
《山屋憶往》跟你讀過的任何回憶錄都不一樣。每一篇文章都是東尼.賈德從他不可思議的心靈裡篩選出來描繪某些過去的經歷或回憶。他從少年時對倫敦一條特殊的巴士路線的喜愛,展開對公共禮節與兩次大戰之間的都市規劃的省思。他從對1968年巴黎學生暴動的追憶開始,閒散地談論了歐洲各國學生不同的性與政治,最後總結他這一代人是「一個革命世代,可惜錯過了革命」。一系列橫越美國的公路旅行不只讓他領會了美國歷史,也讓他最後成了美國公民。食物、火車與失落已久的氣味都爭相引起賈德的注意;對我們而言,他把這些省思鍛造成一套首尾呼應且優雅的分析。一切安排都是如此簡潔與美麗,就像一間瑞士山屋──一個在記憶的深山裡、提供慰藉的庇護所。
目錄: 二十世紀的左派人生(二冊套書):趣味橫生的時光+山屋憶往
作者簡介: 《趣味橫生的時光》
艾瑞克.霍布斯邦 Eric Hobsbawm
霍布斯邦出生1917年,成長於維也納、柏林,16歲之後長居英國,1960年代開始不定期前往美國、法國、拉丁美洲任教並從事研究。2012年病逝於倫敦。1936年加入共產黨,1946年進入「共產黨歷史學家小組」。他認為歷史的推動者不是帝王將相,而是平凡百姓,學術不應該為少數人服務,也應以一般大眾為對象,寫下《原始的叛亂》、《盜匪》,以及《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極端的年代》等書。他的著作是第三世界人民反對獨裁統治的思想來源,也是憤怒青年反對傳統、亟欲推倒權威的引用辭彙。身為一個歷史學家,他兼具平衡觀察的視野以及無國界的世界主義,在勞工運動、農民叛變和世界史的研究成果堪稱典範。
《山屋憶往》
東尼.賈德 Tony Judt
生於倫敦,受教於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和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專攻歐洲史。曾於劍橋、牛津、伯克萊、紐約大學執教,1995年在紐約大學創設雷馬克研究所,專門研究歐洲事務。常為《紐約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副刊》、《新共和》、《紐約時報》撰文。著作《戰後歐洲六十年》名列《紐約時報書評》2005年十大好書,並贏得外交關係協會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入圍普立茲獎決選名單以及撒繆爾.強森獎決選名單(Samuel Johnson Prizes)。2007年獲頒漢娜.鄂蘭獎,2009年獲頒歐威爾獎(Orwell Prize)終身成就特別獎。2008年被診斷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人),2010年病逝於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