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主義的魅惑--一次搞懂超現實主義、新即物主義、後現代主義
主義的魅惑--一次搞懂超現實主義、新即物主義、後現代主義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作者: 陳銘堯
譯者: 0
規格: 14.8x21x0.8
裝訂: 平裝
頁數: 152
出版日: 10/27/2025
ISBN 13 : 9786267770085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初,布賀東(Andre Breton)受佛洛伊德潛意識理論啟發,於1924年發表〈超現實主義運動宣言〉,開啟強調想像與潛意識的「超現實主義」。一戰後德國則興起「新客觀主義」(日譯為新即物主義),由格羅茲(George Grosz)、迪克斯(Otto Dix)等人以「客觀精神」回應現實處境。1979年,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出版《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界定了「後現代主義」的核心問題。
然而在台灣,這些思潮的引入並非單純的學術傳播,而是在殖民與威權的政治框架下被重新塑形,甚至扭曲。從「現代派」到「鄉土文學」,台灣文學在壓抑與反抗之間形成獨特的面貌。面對台灣文學在殖民與威權下的曲折發展,作者提問:在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的後現代時代,台灣現代主義文學如何建立自身特色?
陳銘堯以簡明扼要的解說,介紹後現代社會哲學家詹姆遜、布希亞、德希達、傅柯、德勒茲等人的學說。書中結合作者自身在詩的創作實踐與長期閱讀的經驗,跨越東西方思想傳統,深入探討「超現實主義如何超現實」、「新客觀主義如何即客觀」、「後現代主義如何後現代」。透過理論、創作與歷史的對話,開展對文學、思想與社會的深層追問,並提供重新理解台灣文學的新視角。
目錄: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