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麥田(城邦)

為什麼我們需要政治哲學?:如何對政府公權力設限?意見分歧的人們能否共存?當代自由主義名家談和諧社會的關鍵思考

為什麼我們需要政治哲學?:如何對政府公權力設限?意見分歧的人們能否共存?當代自由主義名家談和諧社會的關鍵思考

定價 HK$108
定價 售價 HK$108
銷售額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出版社: 麥田(城邦)
作者: 查爾斯‧拉莫爾Charles Larmore
譯者: 陳禹仲
規格: 14.8x21
裝訂: 平裝
頁數: 296
出版日: 03/04/2024
ISBN 13 : 9786263106031
內容簡介: 與《正義論》羅爾斯齊名的當代自由主義名家查爾斯‧拉莫爾給紛亂世界的真知灼見
不要想在政治裡找尋良善,政治真正該關注的是公權力的合法性。

異溫層之間的爭辯、政客的口水戰,
是維繫民主、彰顯自由?還是撕裂社會的團結?
拉莫爾認為,應當視「分歧」為現狀,重回這個現實原則上,
才能有效探討──人們如何在這樣的世界裡和平共處,攜手迎向未來?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士、法國科學哲學院大獎、高達美獎得主★
★當代重要政治哲學家著作首度在台問世★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朱家安(沃草公民學院主編)
──專文導讀

▍本書特色
政治哲學的核心大多被認為是社會正義與分配問題。拉莫爾反對此類政治哲學觀點,轉而將重點移到對公權力合法性的討論上。強調如果我們無法在社會議題上形成共識,那麽唯一的解方就是合法化政治權力的行使。
拉莫爾的思想被認為是政治現實主義,其主張意見相左是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況。他也批評當前政治哲學早已偏離現實,必須重新回到這個分歧的現實上,合法性的討論才會有建設性。
本書作者拉莫爾為當代自由主義名家,曾獲法國科學哲學院大獎、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士、高達美獎。因其關於政治自由主義以及道德哲學和哲學史等主題的著作而聞名。與約翰.羅爾斯同為政治自由主義的捍衛者,對道德哲學的發展頗具貢獻。
本書堅守政治哲學為獨立研究領域,著重探討其中的「基於理性的意見分歧」,推出後廣受好評,獲《道德哲學期刊》、《聖母大學哲學評論》等媒體與學界矚目讚譽。

▍導讀※預定邀請※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朱家安(沃草公民學院主編)

▍推薦人 ※預定邀請※
吳秀瑾(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謝世民(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陳嘉銘(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曾國祥(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顏擇雅(雅言文化創辦人)
王家軒(左轉有書店長)
蕭育和(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內容簡介
什麼是政治哲學?當中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為什麼我們應該將政治哲學與道德哲學做出區分?
拉莫爾不僅為政治哲學的目標提供全新的定義,
也以此為基礎闡述自由主義對政治的見解。

從學運、社運到地方選舉和總統大選,社會中意見分歧的情況似乎愈發劇烈。當謠言、陰謀論四起,凝聚共識的那一天似乎遙遙無期。我們該如何在如此紛亂的環境中自處,並如何在這社會中與人和平共處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政治哲學家查爾斯‧拉莫爾首先點出,現如今的政治哲學以社會正義為核心,卻忽略了我們根本無法在社會議題上達成共識的事實。既然政治的特徵在於,相互對立的利益與各種不同的道德理念之間碰撞所產生的衝突。那麼,政治哲學的核心應當是:調節衝突,並了解百姓在什麼情況下可能受制於權威的支配。有鑑於此,拉莫爾對「合理的分歧」展開分析,不僅挑戰了洛克、康德和彌爾的古典自由主義,也包含由伯納德.威廉士等人提出的政治現實主義。拉莫爾主張一種全新觀點──以合法性為中心的政治自由主義,以扣合我們的時代環境。

作者將從十六世紀的自由主義兩大基本問題談起:如何對政府的權力設立道德限制?以及,在承認人各有對美好生活的本質不同見解的前提下,我們如何在同一個政治體系下的共同生活?他認為,政治哲學應與道德哲學區隔開來,並主張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是「公權力的正當性」的問題。最終,與社會中不同聲音共存的根本態度是:我們容許各種立基於不同道德準則的政治哲學觀點,換句話說,是以對個人的尊重為首要條件、以寬容為指導原則。

▍精采摘錄
哲學思辨有種慣性,總會自然而然地將思辨的焦點轉移到探究「什麼是哲學」這類反思本質的問題。從柏拉圖的年代以來,這一直是哲學很明顯的特質。柏拉圖認為,如果他想要釐清並建構他自己對知識、美德與幸福等問題的理解,他必須要先能夠掌握蘇格拉底如何叩問人生重要課題的方式,並區隔蘇格拉底與所謂「智辯家」(Sophists)哲學思辨的方法。這種方法即是哲學的自我反思。哲學的自我反思,其初衷並不是出於追求確切的真相。至少從根本上來說,哲學之所以如此強調自我反思,其原因並不是希冀著,當面對這些人生重大問題時,一旦我們充分地反思這些問題對我們心智能力以及指導原則的要求後,我們便能得到適宜的方法,並且一勞永逸地對這些問題提出解答。

人們政治生活的基礎,是由一系列關於什麼促成社會合作的要件、與哪些是需要權威介入,制定規則以強制實踐的原則的辯論所構成。而人們社會中,長期以來出現爭執乃至衝突越趨極端的原因之一,正是對於是非善惡的本質看法不一所導致。這會連帶涉及其他更具體的道德問題,尤其關於甚麼算是更好或更正義的社會。正義的概念所扮演的其中一個角色,在於向人們顯示當一個社會的成員彼此衝突時,我們應當如何裁決糾紛。但正義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個長期以來備受爭論的課題。更關鍵的是,諸如什麼是正義這種道德概念的爭辯所涉及的,往往不僅只是人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而已。這種爭辯所涉及的差異,很可能來自理性的人們(在此意味著人們抱持著善意、並且盡可能周詳地思索事情)對「什麼是好的生活」,有著不同的反思所導致。

我們之所以無法透過訴諸道德真理,來解決道德問題所產生的意見分歧,原因在於,在這類的分歧與爭議裡,起衝突的雙方(或多方)往往都認為自己的立場才是最合乎理性的。被捲入分歧之中的人們早就已經在試圖透過自己所追隨的道德原則,來解決道德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要處理這樣的現象,我們會需要針對一個政治問題提出回應,而這個問題與道德哲學毫無關聯。問題是這樣的:人們對道德問題所產生的合理回應往往會構成社會紛爭,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具權威性的解決方式來處理這些紛爭;因為這種解決方式能最廣被接受。有鑑於此,我們需要提出的政治問題是,在什麼情境底下,用來解決這種紛爭而制訂出來的、具備強制性的規則得以被合法地施加在一個社會的成員身上?

▍媒體及專家好評
對政治哲學本質優雅而深刻的構想。──路易斯.羅斯,《道德哲學期刊》

這是一項令人滿意的成就,將具有持久的益處。──美國政治哲學家、法律學者湯姆.布魯克斯,《聖母大學哲學評論》

拉莫爾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政治哲學家之一,這本書展示了他的洞察力、全面性和嚴謹。──史丹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萊夫.韋納

拉莫爾對我們學科的描繪是原創的,令人信服的,而他所提出的與道德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對比皆很有啟發性。──南加州大學哲學教授喬納森.昆恩

▍書系簡介 ithink, I think──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是對生命本身的肯定,
如同沙特說:「在行動中存在著希望。」

了解一種思考方式,如同掌握一件處世工具;
了解不同的哲學概念,提供我們重新審視所處社會的不同角度與準則;
了解一位哲學家的思想與生平,讓我們的生命經驗得到參照;
了解哲學的歷史,即是見證在經歷無數次翻轉與重建之後,人類何以為人類。

世界時時刻刻在變化,思想應是動態的。從隨時能閱讀的輕鬆漫談,到精采的思想展演,我們期許這個書系的書籍,能夠回應此時此地的不同處境。哲學發展始於對世界的好奇,最終也必然回歸到人類對自身及其所處世界的關心。我們將以上述幾個類型為框架,希望大家能找到最適合自己親近哲學的路徑,也找到思想與行動結合的方式。

◆不馴的異端
以一本憤怒之書引發歐洲大地震,斯賓諾莎與人類思想自由的起源
史蒂芬.納德勒──著 楊理然──譯

◆口袋裡的哲學課
道德可以計算嗎?快樂一定比痛苦好嗎?如果能夠隱形,你還會奉公守法嗎?
牛津大學的10分鐘哲學課,跟著亞里斯多德、尼采、艾西莫夫、薩諾斯等93位思想家,破解135則人生思辨題
喬尼‧湯姆森──著 吳煒聲──譯

◆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
12位大哲學家╳11次劃時代重要翻轉,一部寫給所有人的自然科學哲學史
哲學新媒體──策畫 孫有蓉──主筆 邱獻儀──文字協力

◆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跟著塞內卡、西塞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思想家,學習面對不確定年代的生命智慧
沃德‧法恩斯沃斯──著 李斯毅──譯

◆跟蘇格拉底學思辨
從《對話錄》學習如何質疑、怎樣探究?矯正僵化思維、屏除固有偏見,寫給每個人的理性思考與對話指南
沃德‧法恩斯沃斯──著 陳信宏──譯

◆給所有人的世界哲學史
哲學發源不只在希臘?佛陀與斯多葛都談「不期不待不受傷害」?跟著113位哲人掌握縱貫三千年的人類思潮脈動
羅伯特.索羅門、凱瑟琳.希金斯──著 黃煜文──譯

◆衣裳哲學
湯瑪斯‧卡萊爾──著 賴盈滿──譯

目錄:
作者簡介: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