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張出版-遠足文化
超越戒嚴與內亂:法學權威給韓國與亞洲的12·3戒嚴周年啟示錄
超越戒嚴與內亂:法學權威給韓國與亞洲的12·3戒嚴周年啟示錄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二十張出版-遠足文化
作者: 韓寅燮
譯者: 陳聖薇
規格: 14.8*21*1.9cm
裝訂: 平裝
頁數: 304
出版日: 11/27/2025
ISBN 13 : 9786267784198
內容簡介: 韓國「12·3戒嚴政變」一周年!
第一手戒嚴記錄 ╳ 專業法學視角解讀
★★中文版特別收錄——寫給台灣人的「作者序」與「事件後記」★★
首爾大學法學權威韓寅燮教授——全面剖析尹錫悅之亂的幕後衝擊
韓國史研究權威朱立熙教授──專業審定
★
當總統成為內亂的主謀,誰能守護憲法?
重新思考「戒嚴」一詞背後的歷史陰影,發現憲政體制在關鍵時刻的韌性;
以法學視角,記錄人民如何在危機中守護民主!
本書不只是韓國戒嚴周年啟示錄,更是獻給東亞憲政發展的行動指南!
=============
【12·3韓國戒嚴大事記】
▶2024年12月3日:尹錫悅總統於晚間發表緊急談話,宣布全國戒嚴
▶2024年12月4日:國會深夜以190票贊成全票通過解除戒嚴法案
▶2024年1月15日:公調處強制進入總統官邸拘捕尹錫悅
▶2025年1月26日:檢方正式起訴尹錫悅涉嫌領導內亂
▶2025年4月4日:憲法法院經過十次辯論通過尹錫悅總統彈劾案
▶2025年6月3日:舉行新任總統選舉,由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勝出
▶2025年7月3日:國會通過戒嚴法修正案,禁止軍警妨礙議員進入國會
▶2025年12月:目前,尹錫悅面臨內亂罪的刑事審判仍在進行中……
2024年12月3日,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宣布緊急戒嚴,全國瞬間陷入混亂。就在政權試圖發動「親衛政變」之際,國會議員不顧安危翻越圍牆、市民徹夜奔赴國會,最終讓這場原本可能演變為內亂的戒嚴政變,在短短一百五十分鐘內瓦解。
本書從這個歷史瞬間出發,記錄市民、國會與司法體系如何合力守住憲法,以「集體智慧」抵擋獨裁的擴張,將民主從危機邊緣拉回,最終完成歷史性的彈劾。
■以歷史現場為基礎,結合法學專業與公民行動的民主見證錄!
本書《超越戒嚴與內亂》正是這段重要歷史過程的全記錄。作者韓寅燮為首爾大學法學教授,長期關注刑事法、憲政危機與人權議題,亦是1980年光州事件時身歷戒嚴恐懼的青年,深知軍事獨裁與國家暴力留下的創傷。四十多年後,他以即將退休的學者身分,再次面對戒嚴內亂的現實衝擊。
韓寅燮在得知戒嚴宣布的當下,創傷記憶再次浮現,他意識到,自己的學術生涯絕不能以戒嚴時代的回歸作為結束;當政權赤裸裸地顯露出獨裁化的症狀時,國民身為憲法守護者,有義務挺身而出,找回憲政秩序。
從戒嚴宣布的第一時間起,韓寅燮便開始在社群媒體發表文章,以法律人的筆,記錄下局勢發展、整理相關重要文件,並針對「戒嚴」與憲法的法律知識回應市民們的疑問。本書便是集結了直到尹錫悅遭彈劾為止,韓寅燮在此過程中所留下的文章,並獨家收錄中文版序及增補後記,持續追蹤後續總統的補選過程,構成一部當下仍在進行中的韓國憲政演變的文字見證。
■韓國快速守住民主的依據,是來自過去憲政史累積的憲法精神!
書中不僅跟隨事件發展,及時寫下時局分析,更具體從憲法法條深入探討「戒嚴」與「內亂」的定義,以及彈劾尹錫悅的正當性。「一二三內亂」之所以失敗,首要原因即是韓國憲法規定:「當國會以過半數決議要求解除戒嚴時,總統必須遵從。」為此國會議員們深夜翻越圍牆進入議場表決,才得以迅速終結戒嚴。
自1948年成立以來,韓國堪稱是東亞經歷戒嚴次數最多的國家。韓國憲法也在戒嚴、內亂與威權統治下不斷扭曲與重生,才形成如今完備的樣貌。既有李承晚強行修憲延任、朴正熙以「維新憲法」鞏固獨裁,使憲法淪為權力工具;也有「四一九民主革命」、「光州民主化運動」等,人民以抗爭逐步實踐憲法精神,為民主化累積能量。
到了1987年的「六月抗爭」,國民終於迫使全斗煥讓步,無法像過去那般強行發動戒嚴;隨後實現的第九次修憲,即加入了包含總統直選、國會過半數決議可解除戒嚴,以及設立可審理總統彈劾案的憲法法院;而2017年的朴槿惠就是韓國史上首位被憲法法院裁定罷免的總統。
■憲法並非冷冰冰的條文,而是活在每一位公民心中的共同契約!
本書同時也是一部「公民哲學書」,展示了法律不僅是冷峻的條文,也是一種集體意識的展現:當人民理解憲法、捍衛憲法,民主才得以存續。作者強調「國民守護國會、國會守護國民」的信念,為12月3日當晚國民與國會罕見地打破意識形態的分裂團結一致,下了最合適的注腳。
從戒嚴現場到憲法法院判決彈劾,從社群媒體發文到國會現場見證,韓寅燮將法律語言轉化為民主語言,讓複雜的法理變成人人可懂的公民對話。
2025年4月4日,韓國憲法法院以八比○票數通過尹錫悅總統彈劾案。尹錫悅的「一二三內亂」讓世界各國看見:民主從來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必須世代守護、隨時抵抗權力濫用的成果。歷史往往在不經意間重演,但本書證明了人民的選擇能改寫命運。
■對照台灣與韓國的民主化歷程,兩國的歷史幾乎互為倒影!
1987這一年,韓國終結了二十七年的軍事獨裁、台灣則是結束了持續三十八年的戒嚴體制;韓國與台灣的總統都是透過直接選舉,累積了數次的政權交替;再者,也都各自致力於「韓國五一八」與「台灣二二八」的轉型正義工作。韓國長期存在南北之間軍事對立的問題,而台灣也因兩岸關係形成長期緊張的局面。
正因如此,作者在中文版序中特別寄語台灣讀者:如此相似的歷史軌跡與民主化抗爭過程,確實需要彼此透過市民與學術交流交換資訊,互相產生正面影響;願韓國的此一案例可以成為反面教材,讓戒嚴成為兩國博物館裡展示的記憶,也願韓國與台灣的民主化經驗互相照亮,彼此形成模範。
本書不僅屬於韓國,更屬於所有正在思考「如何守護民主」的世代,包括了同在亞洲的台灣。它是一面鏡子,映照我們是否有勇氣面對權力失序的瞬間。透過本事件與本書所反思的韓國與台灣從戒嚴到民主的平行歷程,也為東亞民主發展提供了珍貴的歷史鏡像。
目錄: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