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者文化-漫遊者
科學的40堂公開課:從仰望星空到量子力學,從煉金術到對抗病毒,人類對宇宙及生命最深刻的提問
科學的40堂公開課:從仰望星空到量子力學,從煉金術到對抗病毒,人類對宇宙及生命最深刻的提問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漫遊者
作者: 威廉.拜能(William Bynum)
譯者: 高環宇
規格: 14.8x21x1.9
裝訂: 平裝
頁數: 312
出版日: 11/03/2025
ISBN 13 : 9786264091589
內容簡介: ===耶魯大學出版社知名「小歷史」(Little History)通識系列===
多元的跨度 ✕ 幽默易讀的故事 ✕ 超高的知識含金量
國際知名醫學史專家——威廉.拜能
為你導覽
人類探索生命、解開宇宙奧祕的好奇之旅
對世界充滿好奇,是科學的核心。
幾千年來,人們對身邊的世界從好奇、嚮往,
到結合科學、魔法、宗教和技術,
試圖解釋或控制世界,
再到科學家透過觀察、記錄、測量、實驗,
不停鑽研、發明、突破,累積了非凡的成果。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
人類探索了萬物、發現了世界,
也更瞭解了我們自己。
本書作者威廉.拜能是國際知名的醫學史專家,
他以獨特的視角,串連40個主題,
講述了一個偉大的冒險故事——科學的歷史,
引領我們進入一趟穿越世紀的科學旅程。
【從多元角度切入,縱覽科學發展史】
威廉.拜能從四大文明的計數、天文、醫學開始談起,勾勒從古希臘到21世紀的科學重大發現,內容涵蓋天文、物理、電磁、化學、生物、遺傳、生命科學……等領域,從更宏觀的角度,描繪科學與文化交織發展的過程,包括:
✦希臘羅馬是理性的發源地;古埃及有先進的醫學;中國發明了紙張、火藥及羅盤;0與無窮大的概念,是印度送給世界的禮物。
✦在歐洲的黑暗時代,伊斯蘭世界的科學領先世界:波斯的圖西和敘利亞的沙提爾製作的天文圖表和統計數據,讓三百年後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受益匪淺。
✦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主宰西方世界二千年:為了飛翔而生出翅膀、為了消化而長出胃、為了排尿而生出腎,這種「萬事俱備,各就其位」的思考邏輯看似無稽,卻有深刻含義。
✦中世紀時,所有醫生都要學習占星術。
✦中古世紀的歐洲,神權凌駕一切,上有神創造世界,下有亞里斯多德、希波克拉底等權威人士架構知識體系,於是人們的創造力轉向建造宏偉壯麗的教堂。
【透過故事,多面向認識科學】
本書延續「小歷史」(Little Hisotry)系列精神,以40個知識含金量高、兼具科學與人文細節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原來,科學可以像觀察清晨的日出一樣簡單,也可以像鑑定新的化學元素一樣複雜:
✦西元前五世紀的希波克拉底,主張人體有「自癒力」,出汗、咳痰、嘔吐和流膿都是人體努力治癒自己的徵兆。
✦西元前五世紀的德謨克利特認為,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原子的形狀各異、大小不一,萬物才會有不同的味道、結構和顏色。
✦哥白尼沒有望遠鏡,只靠觀察就發現了地球繞日轉動,宇宙大得超乎想像。他知道自己的發現將震驚世人,於是保守祕密三十年,直到臨終前才出版自己的著作。
✦十七世紀的英國醫生哈維,在還沒有顯微鏡的幫助下提出了血液循環論,推翻了近兩千年來醫界相信血液是由肝臟不斷產生,而心臟賦予血液「生命靈氣」的論點。
✦博物學家林奈為了替自然界建立等級分類、命名,幾乎用了一生的時間觀察,但最後和布豐一樣,認為「個體」是唯一確定的基礎分類,他的自然中充滿變異與個體差異的觀點,也影響了後來的達爾文。
【科學家小故事,讓科學史更有溫度】
拜能除了將漫長科學史化為清晰易讀的脈絡,他故事裡的科學家,也都帶著各自的個性鮮明登場,讓這場科學漫遊之旅更加精采:
✦法拉第原是書本裝訂學徒,一本兒童化學讀物點燃了他對科學的想像。後來他受頂尖化學家戴維提拔,但在陪同戴維到歐洲參訪期間,卻被戴維的家人當成僕人使喚。
✦牛頓在課堂上侃侃而談光學和運動,但學生完全聽不懂——如果他聊的是他私下鑽研的鍊金術和神學,說不定更能引起學生興趣。
✦笛卡兒在大學畢業時棄筆從戎。他參軍九年,運用數學知識幫助士兵計算出炮彈的彈著點,但並沒有實際上過戰場。他在那段期間的行蹤和戰情有奇特的巧合,讓人懷疑他會不會是間諜?
✦伽利略為了推介哥白尼學說,大費周章的以三位虛構人物對話的形式,對新舊宇宙觀提出辯論,用中立態度迴避對錯的選擇,希望能通過教會審查。結果,他還是被軟禁了。
✦波以耳出身英國貴族,十一歲開始遊學歐洲,在歐洲有許多私人家教。後來他走上化學之路,但仍保持信仰,對當時備受爭議的學說也抱持開放心態,毫無顧忌的博覽群書,並將前人的遠見應用在自己的工作當中。
歡迎「註冊」威廉.拜能
為所有人開設的科學公開課
加入這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探索之旅
從科學發展的脈絡,重新認識人類
目錄: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