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馬-遠足文化
神曲:地獄篇.煉獄篇.天國篇(三冊不分售)
神曲:地獄篇.煉獄篇.天國篇(三冊不分售)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出版社: 木馬-遠足文化
作者: 但丁.阿利吉耶里 Dante Alighieri
譯者: 田德望
規格: 16x23x6.9
裝訂: 平裝
頁數: 1016
出版日: 08/07/2025
ISBN 13 : 9786263148284
內容簡介: ★ 經典中譯本,採散文體由義大利文直譯,白話易解,注釋詳細。
★ 收錄一百三十六幅法國藝術家古斯塔夫·多雷精細版畫,戲劇性展現地獄、煉獄、天國三界奇異景象。
★ 紙本版加贈《圖像中的神曲世界》藝術別冊,呈現多位西方藝術家的神曲奇想。
所有苦痛都是靈魂救贖的前奏。
惟經幽暗之路,方見真理之光。
《神曲》是義大利詩人但丁創作的長詩,約於一三○八年開始創作,一三二一年前後完成,這部作品被視為是義大利文學的經典及世界文學瑰寶,詩中對死後世界的描寫,向後人展示了十四世紀西方教會的世界觀。全詩當時以托斯卡納方言寫成,為日後的標準義大利語奠下基礎。
《神曲》共分三部,分別敘述但丁遊歷地獄、煉獄以及天國的旅程,描寫人死後的遭遇與神聖正義的獎懲。這個三界的遊歷行程,象徵了人對上主的皈依:首先是地獄,象徵「認罪」;其次是煉獄,象徵「悔改」;最後則是升至神前的天國。但丁在《神曲》當中借鑑中世紀天主教神學思想,首創將人類描述為特定時間、地點和環境的產物,和惡習與美德的集合體,人類從此跳脫神話原型。他跳脫中世紀風格,以無比豐富的想像力,融合深邃的神學及哲學修養,運用新穎的構思,以層次豐富、形象鮮明的風格表達出他精闢又抽象的哲學及神學觀點,同時賦予三個境界巨大的真實性,讓人如有如身臨其境之感。
・《神曲》的結構
《神曲》原由一萬四千二百三十三行詩組成,全詩分為三部:〈地獄Inferno〉、〈煉獄Purgatorio〉、〈天國Paradiso〉,三篇皆以「群星stelle」一詞作結,每篇包含三十三首詩(Canti),加上開頭作為介紹的詩篇,總共一百首。
・《神曲》的情節
《神曲》以但丁的第一人稱寫成,背景設於一三○○年耶穌受難日前夕(聖週四)至復活節後的週三。故事中,但丁整段旅程共有三位嚮導帶領:象徵理性的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帶領他穿越地獄與煉獄,象徵恩典、幸福、信仰與啟示的貝雅特麗齊將他從煉獄山頂帶進天堂,而象徵神祕主義沉思的聖伯納德則引領他一窺三位一體的奧祕 :
【地獄篇】--地獄不是折磨,而是面對真實的自己
《神曲》開篇,但丁由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帶領,往地心穿越層層地獄。在這個象徵罪與懲罰之處,他目睹各種罪人依其罪行遭受不同的懲罰。各層地獄反映不同的人性之罪,貪色、貪食、貪婪、憤怒、信奉邪教、強姦、欺詐、背叛,反映著人類的墮落和道德悖誤。地獄,是對人性選擇與後果的深刻探索,象徵自我逃避,與無可逃避的現實。
【煉獄篇】--每一次苦難掙扎,都是選擇重生的起點
煉獄裡,七層山上各層靈魂所受的苦難,都是人對自己生前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慾等人性七罪的清洗與昇華。煉獄種種刑罰象徵懺悔與改過,揭示靈魂內心的掙扎與成長,而後在淨化與悔過中,逐層登上山頂的伊甸樂園,升向光明和天國。
【天國篇】--天堂不是終點,而是靈魂選擇的方向。
《神曲》最終篇,在貝雅特麗齊的帶領下,但丁逐層通過九重天,進入天國,與愛和神聖同在。光明在這個境界裡無所不在,每一層天國是由不同的聖人、天使和神聖存在構成,象徵真理、智慧與慈愛。天國是人類精神昇華的極致,也是靈魂的和諧與最高狀態
・《神曲》對後世文化的影響
幾百年來,《神曲》受到無數改編、借用、引述、改寫再創作,更為眾多畫家和雕塑家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但丁在《神曲》中向世人描述的死後世界,比《聖經》中出現的更為細膩詳盡,影響至今。佛羅倫斯藝術家波提切利(Botticelli)、英國畫家布萊克(Willam Blake)、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和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Salvador Dalí)等,都曾以之為主題作畫,而法國雕塑家羅丹(Auguste Rodin)也創作了《地獄門》、《吻》等雕塑作品。《吻》取材的正是《神曲》當中描寫的弗蘭齊斯嘉與保羅這一對情侶的愛情悲劇。美國漫畫藝術家羅密塔(John Romita)創作的《X戰警》漫畫的部分靈感也來自於第一部《地獄篇》。作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曾說,《神曲》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巔峰之作」,而作家艾略特(T.S. Eliot)在綜述《神曲》的影響時更是如此評價:「莎士比亞展示了人類感情的至廣;但丁展示的則是人類感情的至高和至深。他們二人平分世界,再無第三人能與他們比肩。」
目錄: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