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滋味
民主的滋味
出版社: 麥田(城邦)
作者: 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民主的滋味社群」
譯者: 0
規格: 15x21
裝訂: 平裝
頁數: 256
出版日: 08/28/2023
ISBN 13 : 9786263105096
內容簡介: 一曲台灣民主運動先驅的悲歌
一部追求民主自由可貴的讀本
文青飯桌上的台灣夢,獄中的豬肝湯,宿舍夾層裡的便當,放棄官菜的反對黨,青蛙湯與台籍日本兵,總匯三明治背後那一段被遺忘的反美歷史……
民主的真正滋味是什麼?
日治初期,台灣總督集行政立法司法大權於一身,知識菁英發起推動議會請願運動開始,台灣的民主意識已經萌芽……然而,一九四五年,結束日本統治的台灣並未擺脫殖民地的處境,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接續的是一九四九年以戒嚴令開啟對異議份子的鎮壓,長達數十年……
原本堅持理想與言論自由的人,最後竟成為國家機器強權下的犧牲者?
民主的本質應如我們唾手可得的食物,是一種普世而以甘美浸潤味蕾,為何在時代中頻頻走味?
本書是由人權教育資源中心一群年輕且具熱情的中學歷史及社會科老師所撰寫,她們從食物入手,連結引述自由民主的甘美可貴,講述台灣民主歷史進程中,個人與大時代間,複雜而動人的民主捍衛滋味。
╱╱╱
日治時期,台北大稻埕有四大著名的酒家,分別為「江山樓」、「東薈芳」、「春風得意樓」、「蓬萊閣」,經常有政要、商賈、文人、名流往來匯聚,往往也是台灣社會運動家的聚集地,其中蔣渭水經營的春風得意樓,更是社會運動家們的免費食堂與活動地點。二○年代的醫生蔣渭水、《臺灣青年》的編輯兼發行人的蔡培火、出身霧峰林家的詩人林幼春、出身台灣清水望族的蔡蕙如……,這些台灣菁英的人生勝利組、富二代,為何甘願為了民主飛蛾撲火?
日本一九四一年開啟太平洋戰爭後,一九四二年一月在台灣實施「特別志願兵」制度,限定台籍人員十七歲至三十歲,均可參加應募。除了高砂義勇隊、特別志願兵等正規軍人外,也招募各種類別的軍屬,其中最知名的阿美族人莫過於在皇民化運動改名中村輝夫的史尼育唔,加入高砂義勇隊被派到印尼摩羅泰島作戰,於偵查過程與部隊走散,他獨自在異鄉僻境生活三十一年,直到一九七四年才被發現。根據戰後日本老兵的口述「他們精於狩獵,野豬、雉雞、山貓、蛇、蝦、鰻魚、青蛙、小蟲,都可以分出可食與不可食加以獵取,在無糧食的山中得以充飢……」〈被排除的美味、被清洗的記憶:青蛙湯與台籍日本兵〉觸及,無論台籍兵為哪一個政權作戰,終究都擺脫不了棄子的命運。
魷魚在台灣漢人餐桌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台灣律師李瑞漢最後一次喝魷魚粥,是在發生二二八的一九四七年三月十日下午四時那一刻,律師娘李邱己妹等待了六十一年,始終等不到丈夫李瑞漢回來喝那一碗為他準備的魷魚粥……
對原住民而言,竹子的重要性並非指用來吃的竹筍,而是用來防衛與盛裝的容器。一盤竹筍炒肉絲,彰顯出原住民被漢化的不堪處境。泰雅族人、台灣原住民第一位西醫樂信.瓦旦,以及鄒族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高一生,為何兩人的生命於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七日戛然而止?
總匯三明治西式餐點為何會出現在台灣?西式食物傳入台灣可以回溯至清末開港時期,真正引入「總會三明治」的是一九六○年代的駐台美軍俱樂部。美軍駐台二十五年,其飲食等各方面文化,在戒嚴時期對台灣人而言是呼吸自由的窗口。一九五七年三月二十日,中華民國少校劉自然在駐台美軍宿舍區被駐台美軍雷諾中士槍殺,雷諾後判無罪,劉自然遺孀妻子奧特華舉牌抗議,釀成五二四反美事件。
上海國際大都會集結江浙菜系精華的上海菜,成為富裕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因而有「官菜」之稱。一九四九年之後,來台的黨政官員帶來發跡自上海的江浙資本家、知識分子,對台灣的飲食文化產生偌大影響。但為何一份以自由民主抵抗極權政治為主旨、且契合當時反共抗俄的基本國策的《自由中國》刊物,浙江人雷震卻從輔弼統治者建設「自由中國」的座上賓,成為執政者眼中與體制唱反調的異議者而成階下囚?雷震被捕的那天,中午與女兒雷美琳共進入獄前最後一頓午餐,即家鄉味的「煨麵」。
對於政治犯而言,獄中少有曬太陽與運動的機會,更遑論均衡的飲食;若有一碗豬肝湯可以滋補身體,一定會覺得很感動。而帶給獄友這種感動的人,就是柯旗化。一九五一年,柯旗化被中學同學牽連入獄,理由是「思想左傾」;一年八個月囚禁之後,由於未被判刑,柯旗化於雄女復職,由於在英文上造詣傑出,一九六○年出版《新英文法》長期暢銷不墜。一九六一年十月,柯旗化再度被捕,被冠以預備叛亂罪。柯旗化在獄中請獄友吃豬肝湯,然而,這樣的仁慈與慷慨,卻也為他帶來了大麻煩。
……
從日據時期到民國政府,從知識分子到農民百姓,從台籍日本兵的悲歌到反美事件;台灣民主化的進程,是由一場場前人奉獻青春性命,在最艱困的時代,捍衛堅守,才能走到今天。
本書透過幾個代表性的人物與事件,串起台灣民主之路的梗概。十五篇文,每篇開頭先講述與該文有關的食物,再帶入相關歷史,平實的呈現人物及時代的精神樣貌。透過這些訴說,希望給予年輕一代啟發與滋養,繼續傳承捍衛民主的精神,走向更自由的未來。
目錄:
作者簡介: